上海宝山区强化蔬菜产销服务工作
产生日期:2011-01-11 03:23 来源: 上海市蔬菜办公室
近年来,宝山蔬菜规模经营有序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程度的逐年提高也给蔬菜产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该区努力探索实践强化蔬菜产销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蔬菜规模经营水平。
一、提高认识,转变工作重心
从2007年以来,经过全区上下各方共同努力,目前全区已建立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21家,种植面积8337亩,占全区菜田面积的65%以上。蔬菜规模化经营,有力地推动了蔬菜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是,在规模化经营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诸如:劳动力严重缺乏、服务配套滞后、规模基地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偏低等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促使工作重心转移到以强化产销服务工作,努力提高蔬菜规模经营水平为重点的工作上来,确保全区蔬菜规模经营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积极落实和实施惠农政策,进一步推进蔬菜规模经营
近年来,宝山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落实和实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2007年至2010年,区、镇财政共计补贴蔬菜规模经营资金4046.2万元。加大了农药补贴力度,做到全区菜田补贴农药的全覆盖;此外将加强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蔬菜品牌建设、蔬菜机械化建设的财政补贴力度。这些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实施,极大的提高了宝山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扩大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生产基地抗波动能力
为适应和满足蔬菜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需求,宝山区充分利用“十一五”期间市菜田设施建设的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2006以来,全区共建设施菜田面积7573亩,占全区蔬菜种植总面积的60%,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配套设施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增强了蔬菜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为蔬菜规模经营发展打好基础。
四、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提高规模基地生产水平
1、发展种源农业。宝山区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发展种子种苗产业,从良种着手,提高蔬菜规模经营基地生产技术水平。同时通过集约化育苗,为全区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提供花菜等10多个蔬菜品种约800余万株秧苗,使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2、开展蔬菜标准化技术应用。伴随着规模化蔬菜生产的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宝山得到了积极的应用。通过技术培训,各蔬菜规模化场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际,编写数项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广泛引用于青菜等主要栽培品种上,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还促进了全区农产品认证工作的开展。已有5家规模化场22个蔬菜品种获得了农业部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生产面积2350亩,年产量6300吨。上海金盛农场和上海翼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通过了GAP认证。
3、加强科学技术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开展各类蔬菜技术培训班,积极推广应用高效栽培、绿色防控、科学施肥等“四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规模生产基地的蔬菜种植水平。同时加强对全区21家蔬菜规模生产基地的科技入户工作,技术员进场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指导基地科学合理安排茬口,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进一步提高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五、拓展蔬菜销售渠道,提高基地经济效益
根据蔬菜生产销售特点,结合各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生产实际,为实现蔬菜销售的最大效益,宝山区农委联合、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搭建农业龙头企业与蔬菜生产基地的交流平台,以拓展蔬菜规模化基地的销售渠道。组织上海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的负责人召开产销对接会,解决蔬菜规模化基地蔬菜销售和配送龙头企业对地产蔬菜优质货源的需求;与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协调,给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搭建市场销售平台,设立宝山区蔬菜规模经营销售专区,开通了方便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蔬菜批发交易的绿色通道。
六、落实质量可追溯制度,提高上市蔬菜品质
全区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开展近二年来,形成了一些如植保员签名制度、田间档案可追溯记录等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管措施。从2010年初开始,我们充分利用世博基地的这些管理经验,在全区21家蔬菜规模生产基地上推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认真落实和完善各项安全监管措施,保障上市蔬菜的安全、卫生、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