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超级稻”项目组考察节水抗旱稻生产示范现场
产生日期:2010-10-25 02:15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近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项目组对安徽省凤阳县和阜南县种植的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节水抗旱稻进行了现场考察。张启发院士、谢华安院士和颜龙安院士等7位项目专家组成员,科技部农村中心、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市、凤阳县和阜南县等相关领导,来自全国16个农业院所的课题骨干人员,共50多人参加考察和项目工作会议。
“绿色超级稻”是指兼顾“抗病虫、养分高效利用、节水抗旱和高产优质”等特性的水稻新类型。张启发院士于2007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提出“绿色超级稻”这一设想,在国际上引起重大的反响。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0年启动了《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重点项目。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作为“绿色超级稻”项目主持单位,主要承担绿色超级稻之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相关研究。在上海市农委、科委的大力支持下,该中心先后育成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沪旱15”和杂交组合“沪优2号(旱优2号)”、“旱优3号”等相继通过了全国和地方审定,表现高产、优质、抗旱和适合直播栽培等特点,已逐步在广西和安徽等地区推广应用。
安徽阜南县地处淮河北岸,由于沿淮地区蓄水能力下降,地下水位降低,种植水稻成本加大,该地区种植旱作物又容易遭遇涝灾,节水抗旱稻可以同时抵御旱涝灾害,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该县农科所2008年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引进“沪旱15”并开始在当地试种,2010年种植面积已达5.6万亩,抗旱性比当地主要水稻栽培品种“绿旱1号”强,增产10%左右。
今年,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农民首次引进种植杂交节水抗旱稻“旱优3号”50亩,表现较好的节水抗旱和高产优质特性。该地区有大面积的缓坡或平地,缺乏沟渠和田埂等灌溉条件,主要栽培方式为望天田直播种植,播种出苗后无人工灌水。当地农委和农科所专业人员对王家坝镇蒙洼蓄洪区种植的旱稻进行产量估测,“旱优3号”的理论产量达到732.4kg/亩,比“沪旱15”增产20%以上。
与会人员对安徽省阜南县的节水抗旱稻种植规模、大面积望天田的节水抗旱稻栽培水平印象深刻。大家认为现场展示的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具有长势旺盛、产量潜力高、适合望天田直播栽培等特点,可以在当地和全国其他相似的地区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