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诸多不利因素 各方配合措施得力
本市今年“三秋”任务基本完成

产生日期:2008-12-05 07:30      来源:

    今年郊区“三秋”工作,由于受水稻成熟期推迟、关键收获期连续阴雨天气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收种整体工作进度慢于上年同期。但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各方配合,措施得力,到 11月25日,基本完成水稻收割任务;截至12月4日,二麦、油菜、绿肥等作物播栽面积完成95%。同时,由于受粮价上涨、粮食规模经营面积扩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郊区二麦种植面积将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预计超过90万亩。今年“三秋”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今年本市“三秋”工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10月20日,市政府就召开了全市“三秋”工作现场会。会后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部署工作。针对灾害性天气,市农委及时召开区县农委分管主任会议,研究部署“三秋”抢收工作。同时,下发了抢收、抢种、抢管等指导性工作意见。委领导赴10个区县和光明集团农场,深入了解合作社、集体农场、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在“三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检查指导“三秋”工作。市农委组织“三秋”联络员分赴各区县,及时了解“三秋”进展情况。各区县采取多种形式,层层抓落实,确保丰收果实到手。

    二、组织协调,加强考核。积极组织协调好农机,特别是对跨区作业的农机,安排资金,提供柴油等一系列服务,解决农机手的后顾之忧。并协调有关单位,利用闲置厂房、断头道路,为种粮大户解决仓库、晒场、烘干设备等。同时,加强对“三秋”工作的考核。金山区成立协调小组,落实考核措施,在规定时间内收割任务完成情况与区丰收杯考核结合起来,促进“三秋”工作的开展。

    三、各方配合,搞好服务。农业部门积极与气象、粮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三秋”的各项服务工作。气象部门为农业部门每天提供“三秋”气象短信,对指导“三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粮食部门针对今年的灾害性天气,在仓库、场地、设备等方面创造条件为种粮农民提供服务。如崇明县粮食部门与种粮大户建立一对一的服务,水稻收割后直接进入粮食部门,收购价格按照“求高不求低”的原则再结算,解决了种粮大户仓库、晒场、收购等一系列问题。

    四、高产创建,以点带面。按照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工作要求,结合本市麦子生产情况,落实万亩示范带2个(其中,1个为部级万亩示范带),千亩示范片10个,百亩示范方100个,共计112个,示范面积6万亩,辐射面积20万亩。并结合科技入户,落实科技人员定点开展技术指导,以点带面,促进面上粮食生产。同时,做好明年水稻种子选留种工作,加强种子质量监管,确保种子质量。

    下阶段工作重点:一是及时抓好沟系配套。重点要开沟、理沟,做到田内田外沟系配套,防止渍害。二是科学实施肥料管理。对麦、油作物施足苗肥和分蘖肥,确保壮苗越冬。特别是晚播的麦子,苗肥和分蘖肥施用量要足,促进分蘖,尽可能达到冬前壮苗要求。三是适时进行化学除草。抓住温度适宜、土壤墒情适中、无雨天气,对选用有针对性的药剂进行防治,消灭田间杂草。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