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秸秆离田 累赘变宝贝

产生日期:2024-12-26 09:47      来源: 辽宁日报

  冬至时节,调兵山市晓明镇小明安碑村的农业生产并未减缓节奏。连日来,在广阔的田野上,伴随秸秆打包机的轰鸣声,村民正抢抓大地结冻的有利时机,加紧进行秸秆离田作业,为来年的春耕生产做好准备。

  多年来,玉米秸秆资源化处理一直是农村的一大难题。对此,小明安碑村主动作为,大力推广秸秆机械打包离田以及回收利用。回收后的秸秆,一部分被运往附近养殖场,经加工处理成优质饲料,以降低养殖业成本;一部分被送往生物质电厂,转化为清洁能源,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电力支持。

  “以前,这些秸秆是累赘,处理起来费时费力,还影响来年春耕播种。”村民马立军边熟练操作着秸秆打包机边告诉记者,“现在好了,秸秆变成了‘宝贝’,大家都抢着打包,生怕错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

  秸秆有了用途后,不仅解决了处理难题,村民还通过出售秸秆,每亩地能额外增收20元左右。同时,秸秆回收、运输等环节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

  党洪武是小明安碑村的种粮大户,承包了500余亩农田。“大地封冻是秸秆打包离田的最好时节,既可避免春天开化时机器压地造成土壤板结,又有利于明年抢时春耕,提高播种效率,而且年前出售秸秆还能增加一笔收入。”党洪武告诉记者,仅秸秆一项,今冬他就可以额外增收1万多元。

  在福军肉牛养殖场,村民正忙着搬运回收的秸秆包,准备进入下一步的发酵环节。最终,这些秸秆将变成200多头肉牛的口粮。“用玉米秸秆发酵制成的饲料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便于储存,还让我们节省了成本,更有利于肉牛度过寒冷的冬季。”养殖场负责人史福军告诉记者。

  秸秆离田资源化利用,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小明安碑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村里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不断完善秸秆回收利用体系,让更多村民受益,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助力。”村党总支书记邓玉国说。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