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探索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合川供销社有“妙招”

产生日期:2021-04-22 09:34      来源: 新华网重庆农业频道

  过去,在合川区隆兴镇安乐村,由于当地农民大多外出务工,造成了大片的荒地,杂草丛生。2020年年底,安乐村对2000亩碎片化坡地进行了宜机化整治,改造完成后的土地,既平整,又大块,犹如梳妆打扮后的俏姑娘,很快找到了一个“好婆家”——合川万众行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万众行)。

  如今,集中连片、宜机化改造后的耕地,在托管方万众行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合川区供销合作社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以推进“三社融合”和“三变改革”为抓手,围绕破解“谁来种地”“种什么”“怎么种地”等问题,坚持专业化、规模化与全程化服务相结合,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变”改革 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合川供销社党委书记何勇介绍,为实现为农业服务、推进乡村振兴,合川供销社参股与村集体成立了村级综合服务社,并由村级综合服务社整体流转全村的耕地,再将流转的耕地托管给供销社参股的合川区万众行。

  据介绍,合川区万众行成立于2018年,是由重庆市合川区的坤飞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田园飘香农业种植股份合作社、精耕农业合作社等五家具有农技、农机、农资及农业企业管理、新型职业农民等优势资源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创立。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在合川区隆兴、铜溪、鲨鱼等5个镇16个村进行整村推进,实施水稻全程托管10000余亩。

  “万众行根据土地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与土地方协商收取一亩650元至750元的托管费用,同时给予土地方一定的干稻谷年产值保底收益,不足部分由万众行补足,超额部分对半分成。”何勇说道。

  同时,万众行还与中国人保合川公司合作,采取商业保险与政策性保险相结合的方式,由万众行承担保费,使农民在仅投入耕地的情况下基本收益得到保障。因此,在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方面,合川供销社为农民提供了专业化服务,保障了生产和销售。在这一模式,农民将土地集中流转到村级综合服务社,变成合作社股东,农民的收入结构转变为了“土地保底收入+二次分红+务工收入”。

  “三社”融合 创新农业融资新模式 

  发展农业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和农民自身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为解决资金不足这一难题,合川供销社引进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方参股合作社并提供固定资产抵押。其中,合川供销社引进重庆农担集团提供担保,并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按照社会资本80%、农民20%承担,收益按照社会资本20%、农民80%分享。

  “宜机化整治实行先改后补的补贴原则,这就需要事先垫付大量的资金,而土地早整治早受益,这一融资与合作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为农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高效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何勇介绍说。

  据了解,该供销社融资来的钱,主要用于投入宜机化整治,农机农具采购,稻鱼、稻蛙和稻虾共生,畜禽养殖,品牌和渠道建设等。

  种养结合 提高土地收益 

  为响应“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安乐村在整治后的2000亩耕地上规划了水稻、玉米 、油菜、榨菜等粮油作物。

  何勇说,与过去的单一粮油种植不一样,由于社会资本和专业托管经营机构的参与,安乐村的种养殖是融合到一起的。如水稻种植,在安乐村的水稻田里,是实行稻鱼、稻蛙、稻虾共生。

  同时,为保障水稻和共生养殖品的产量和品质,合川供销社还牵头与隆平高科、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重庆市农技总站等国家级、市级农业科研平台达成产学研合作,加快转化科研技术成果,促进种养殖融合发展。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