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给农作物种质资源“上户口”

产生日期:2020-04-30 10:32      来源: 东方城乡报

北京市去年开始将昌平区作为试点,承担资源普查探路先锋。具体工作由北京农学院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承担,与市区两级种子管理系统人员共同组建11支普查队伍,完成11个区的普查重任。

当前,北京市面临特有特异资源消失风险加剧、优异资源和基因资源发掘利用严重滞后、种质资源管理参与度和共享度不够等一系列新挑战。为此,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印发了《第三次北京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普查的实施周期为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

北京市第三次农作物种子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将利用2年时间针对京郊11个涉农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展全面普查,对珍贵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收集并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推动北京现代种业发展。

据介绍,此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主要任务是对海淀、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11个涉农区开展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绿肥等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查清其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重要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等,征集珍贵种质资源220到330份。

其中,在门头沟、房山、大兴、平谷、怀柔5个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区,进行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各类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各类珍贵种质资源400-500份。

在11个普查区和5个系统调查区普查与征集的各类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981年前的育成品种以及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