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

产生日期:2018-12-17 08: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河南新县紧紧围绕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发展定位,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目前,全县12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9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3个村入选河南传统村落,2个村入选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个村列入农业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8个村列入河南省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2个村被确定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引导点,连续多年被表彰为省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新县每个景区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的乡村特色,“九镇十八湾”就是将“三农” 农业、农村、农民,“三色”红色、绿色、古色,“四季”春夏秋冬以及二十四节气与各景点的自然生态、建筑文化、人文历史、民俗特色相融合;全面提升全县旅游品质,在旅游线路、配套服务等方面达到资源互补、服务共享,充分展现新县乡村旅游的内涵,新县的乡村游一定会越来越红火,也一定会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依靠乡村旅游引导农民脱贫致富

新县位于河南省南端、豫鄂两省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近年来,新县着眼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握旅游需求品质化的大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探索形成了全域旅游的新县实践。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利用当地的生态及旅游资源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当地政府开展工作的重点。为此,当地政府立足发展大势和县情特点,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为理念,确立了“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定位,把旅游放在发展全局中谋划。“以旅游的理念谋划县域发展,以旅游的标准统筹城乡建设,以旅游的成效助力脱贫攻坚。

该县西河村只是新县发展乡村旅游让百姓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新县通过“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3年行动计划”,已经实现了“一村一特色、一镇一主题”,成功打造了“九镇十八湾”全域乡村旅游品牌。并且依托这些乡村旅游实现了贫困百姓的脱贫梦想。

2016年4月初,“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在西河村成功召开,新县委书记吕旅在论坛上作了一个主旨演讲,把西河的经验推向全国。

西河村位于新县周河乡中部,西河有着7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村里有较大规模的传统民居。现存古民居150余间,砖雕、石刻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有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明清时代豫南传统建筑;有乡野特色的河流古木。村前一条蜿蜒的小河静静流淌,河中怪石嶙峋,两岸古木参天。

作为西河农耕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思恩对记者说,西河村的巨变归结为2013年开始的“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3年行动计划”。县里先后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了西河的整村修复和环境整治,使西河修旧如旧,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合作社先后投资配套建设了乡村茶餐厅、“古枫杨”咖啡室、星空帐篷酒店、国际青年旅馆等配套服务设施。使这个村的“慢生活”乡村游逐渐有了规模,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开办40多家农家乐、农家民宿。五年来,这个拥有“画里乡村 梦里老家”之称的中国景观村落,累计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带动120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92户325人先后脱贫。“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这个昔日穷困破败的古村落,由‘空心村’变成了旅游热点,重新焕发了生机。如今,西河大湾闻名中外,年轻人都回来了。”张思恩感慨的说。

新县“多彩田园”扶贫示范工程的典型代表茅屋冲农场成立于2013年,目前已建设成为集水产家禽家畜养殖、蔬菜瓜果种植、园林绿化苗圃、农作物培育加工、餐饮、生态农业旅游为一体综合性农业园区。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原生态田园风光,品尝绿色有机食品,体验农家生活乐趣;还可以在农场认领一份土地。据了解,农场流转土地5500亩,涉及周边5个村组,通过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吸纳345户贫困群众入股分红,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茅屋冲家庭农场新农人岑新顺是个80后,在外闯荡多年、事业有成的他于2014年回乡创业,如今四年过去了,他先后投资3500余万元,办起了茅屋冲家庭农场,种植有机水稻、养殖原生态水产,搞起了休闲观光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物流配送。岑新顺告诉记者,如今土地的附加值收入是过去的20倍,2017年茅屋冲家庭农场年营业额突破1600万元,预计2018年将超过2000万元,周边2个乡镇5个村的近30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土地产生收益与农户五五分成。农场吸纳贫困户入股,安排55名贫困农民稳定就业。“每年单单工资一项就要支出600-700万元”。

享有“会呼吸的房屋”的美誉——茅屋冲康养木屋,是集绿色环保、健康、居住舒适、安全、贴近自然、使用寿命长和设计风格独具个性等诸多优势于一身的健康型住宅。找一个“会呼吸的房子”,把生活慢下来,让您回归质朴无华的生活,身居森林氧吧,听闻百鸟齐鸣,遥望山间美景。从农田到餐桌,一站式中央厨房配送,保证“舌尖上的安全”。通过以茅屋冲家庭农场整体生态品质提升为基础,以智慧康养为特色,以康养产业为支撑,形成一个“大康养”产业链要素为一体,宜居、宜养、宜游、宜业的智慧康养特色小镇。

新农人岑新顺说,“耕读小镇”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以特色农业为依托,以旅游产业为支撑,注重文化植入、理念创新,打造了一个既体现传统农耕文化特色,又具备现代产业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推动农村改革模式旅游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带动了文化旅游、体育健身、休闲养生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多彩田园特色彰显,旅游扶贫效益突出。近3年来,新县旅游综合收入、游客接待量每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如何让农民从中获益,从而摆脱贫困是旅游扶贫的重点。新县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机遇,探索以“三权分置”“四股共享”为核心的改革模式,鼓励农民将承包土地、林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盘活沉睡的资源,激活沉寂的风景,让贫困群众分享资产租金、集体股金、就业薪金“三重收益”,使得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新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成“多彩田园、创业工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89个,覆盖3.6万名贫困群众和所有贫困村。

此外,新县还开发旅游商品,带动造血扶贫,引导贫困户加工银杏、葛根、茶叶、板栗等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旅游商品100多种,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增收。截至目前,全县旅游商品加工企业68家,旅游从业人员5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达30%以上,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全县32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整体脱贫,11147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全县90.7%的贫困群众在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旅游已成为带动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

据了解,2017年新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5亿元。全县接待游客468.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2%、64.9%,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19.8%。新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全市前列,在2017年度全省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中居第12位,比2014年的第49位前移37个位次,一跃成为全省综合实力先进县,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路子。

在重新审视乡村价值,唤醒乡村沉睡财富时,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表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整合红绿古资源、融合一二三产业。坚持以农民为中心,以农业为基础,以绿色为导向,以文化为灵魂,推动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山区变景区,形成乡村旅游群落、特色集聚区、特色村和专业园区、农家民宿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九镇十八湾”乡村旅游风景线和旅游群落,两年内建成裸心季生态旅游度假区,继续打造大别山全民健身公园。通过丰富旅游产品,深耕细分市场,全面打响“全域旅游发展第二季”,让新县旅游“只可体验、不可复制”,开创“山水红城、健康新县”。(魏勤英)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