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高质量绿色农业协作前景广阔

产生日期:2018-06-07 04:12      来源: 东方城乡报

【核心提示】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而在绿色生态农业领域内的协作是长三角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长三角地区都有迫切需求,而长三角区域资源的差异性,为开展农业协作奠定了基础。

日前,沪苏浙皖主要领导齐聚上海,共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其中,加快建设美丽长三角,共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协同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议题被重点提及。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而在绿色生态农业领域内的协作是长三角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长三角地区都有迫切需求。作为我国传统的鱼米之乡,长三角区域在农业领域内,有着良好的交流机制与合作渠道,且历史上天然形成的人员流动与地缘交错为进一步扩大地区农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与便利条件。

长三角区域资源的差异性,为开展农业协作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上海与浙江,安徽与江苏在耕地面积上有优势,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与人口的流出,在人均耕地这一指标上,安徽省更是优势明显。而上海在农业科研领域投入上的优势明显,这就为开展所谓的“飞地农业”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此外还有人力资源的差异,安徽的农村人口占比明显高于沪浙苏三省市。

在市场物流层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60%以上的农副产品由外省市供应,其中江苏占上海域外农副产品总供应量的近40%,而安徽每年在沪销售的农产品总额接近300亿元的规模。在生产领域,通过相互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长三角区域农业可以做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例如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长三角蔬菜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上海优质青菜品鉴会,即是以品种和绿色生产为基础,打造长三角优质蔬菜协作平台的有益探索。在此次论坛上,上海市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分别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和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签署合作协议,以期通过协作,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布局合理、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人才培育、资源聚集的多重功能,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科技领域,通过技术整合,上海大批的农业科研成果在长三角落地,同时在区域间的交流过程中,可以让大量的基层农业生产者接受绿色生态农业相关的系统培训,提升地区农业的科技含量与生态贡献度。在农业观光休闲方面,沪苏浙皖四地可以说是互为彼此巨大的客源市场,完全有条件实现农业休闲旅游资源的共享。

目前在长三角的农业协作中,还有一些亟待提升的领域,比如在品牌农业的合作方面,各地优质的品牌农产品由于存在非属地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往往不为外地所知,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品牌的发展空间。此外还有农业结构趋同、食品安全标准差异、缺少合作纲领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合作中逐步探索解决。

相信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长三角未来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机制也将进一步深化,最终达到区域农业一体化的目标。农业协作也必将成为长三角区域协作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找到“最大公约数”,共同提升长三角区域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