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打造“绿水青山”下的“金山银山”

产生日期:2015-07-02 11:08      来源: 东方城乡报

为深入探讨“三农”新闻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光荣使命与职责,大力践行“三贴近”,6月24日至27日,由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组织20多家全国涉农媒体的40多名记者,开展了主题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走进贵州”采访活动。

通过4天,行程一千多公里的“走村进寨”采访,记者目睹和感受了贵州省在坚守两条底线,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绿水青山”为资源,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以农业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农业速跑所取得的成绩。

活动期间,记者团在黔西南州的兴仁县薏仁米生态农业示范园,探究一颗小小的薏仁米如何做成大产业;走进遵义县枫香现代农业园区,感受农旅文一体化发展机制的高效;深入了解“岩溶山区种草养畜与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晴隆模式”;而贵州省“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也给记者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兴义市纳灰村、安顺市桃子村、遵义县花茂村,无论是格桑花掩映下的土墙草垛,还是青墙黛瓦的民居小屋,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都让记者们流连忘返、眼前一亮。

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把薏仁米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优势产业来打造,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契机,重规划、抓龙头、建基地、扩规模,叫响“中国薏仁米之乡”品牌,打造全球薏仁米市场集散地,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全县薏仁米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是名副其实的薏米之乡,这里种植薏米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201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占全州种植面积的60%,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薏仁米作为兴仁县特色农作物,近几年,种植规模得到迅猛发展,该县紧紧围绕薏仁米做文章,进一步培育壮大薏仁米产业。

中国薏仁生态经济区是近年来兴仁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的得力之作,在规划伊始,生态经济区就立足于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一核(生态经济发展核),一带(环城生态游憩带)、一园(生态农业示范园),一区(山水生态涵养区)”的总体功能布局,协同生态,错位发展。兴仁县在具有全国最大的薏仁加工能力基础上,引进14家成熟的加工企业入驻兴仁薏仁生态农业示范园,按照抱团发展、信息共享的思路,引导11家薏仁企业联合成立了“贵州兴仁薏仁集团有限公司”,企业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为种植户提供良种、化肥和科学种植技术支持,在全县范围大面积发展薏仁米种植,辐射带动全县薏仁米种植业向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有机化方向发展。

任何产业离不开科学技术支撑,目前,兴仁县与清华大学、贵州大学、中国薏仁研究中心、省农科院等10家科研院所就薏仁种植、开发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关系。园区的公共技术合作平台也对薏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已研发出40多项产品。在兴仁农特产品展馆,薏米的各种特色加工产品让人眼花缭乱。记者看到有黄金薏米、黑薏米、红薏米等初级加工品,还有薏米粥片、薏米挂面、薏米调味品、薏仁烤芙条等10多种深加工产品,就连玻璃橱窗内展出的护肤精油、谷维素等高端产品,竟然也都是从薏仁米中进一步提取加工而成。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出口到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2014年,全县实现薏仁米销售16万吨,占全球同行业市场份额的70%以上。

贵州“晴隆模式”:续写石漠化致富神话

成群的绵羊和山羊悠闲地在草地上走着,而他们的叫声和身上铃铛所传来的声音,不停的在群山中回响。蓝天、白云、草地、羊群,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美丽图画。

晴隆县是贵州省贫困石漠化地区的典型,从2001年正式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以来,晴隆县找到了破解岩溶石漠化难题的“钥匙”。在政府推动下,晴隆县组织农民在陡坡岩溶山地开展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养殖优质肉羊,探索出了一条岩溶山区种草养畜与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路子,较好的破解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村贫困与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怪圈。“晴隆模式”创造了喀斯特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神话。据晴隆县草地中心副主任刘树军介绍,发展至今,项目已带动该县14个乡(镇)、96个村、1.68万户农户7万多人参与种草养羊;全县羊存栏52.8万只;户均年收入达3万元左右。

为了让农户增收,该中心还引进了世界上最优质的两种肉用绵羊——波尔山羊和杜泊绵羊,并且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撑。多年来,晴隆县以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为支撑,农户发展种草养羊,对按标准修建羊舍的农户给予4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购买农机具、青贮缸、兽用器械、羔羊料等进行补贴,农机具每户补贴800元,青贮缸每户补助350元,兽用器械每户补助1套;采取政府贴息的方式帮助养羊户贷款购买基础母羊,对新发展的农户,每户提供3-5万元的两年贷款贴息;对养羊规模在200只以上的微企、合作社、养殖场、养殖大户,按最高1000元/只标准确定贷款贴息额度;对2012年实施退耕还草的农户,给予每亩239元的补助,县草地中心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整合集团帮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烟水(路)配套工程等项目资源,帮助养羊户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