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明模式”是如何叫响的?

产生日期:2015-02-12 02:19      来源: 农民日报

 

——湖北仙桃市泉明水产合作社调查

本报记者吕明宜何红卫通讯员余爱民

“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这是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汉平原湖区“鱼米之乡”的生动写照。本报记者几度深入这片水乡采访调查,都是为了一个有名的水产合作社——仙桃市泉明水产合作社。该社是湖北省最大的水产合作社,是全国示范合作社,现有社员3500多户,养殖水面8万多亩,年产值8亿多元。

该合作社所创建的“泉明模式”得到过中央领导和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2012年7月3日,泉明水产合作社理事长吴泉明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亲切地握着他的手,鼓励他继续努力、做大做强,以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

给钱给物,不如带领乡亲们一起养鱼共同致富

“办合作社就是为了服务群众,回报乡亲”,这是吴泉明的办社宗旨。吴泉明早年当过集体渔场场长,后来辞职下海办鱼种场,1993年被评为全省致富能手,2002年承包3000亩抛荒的低湖田,成立泉明水产养殖公司,随后通过土地流转迅速发展到万亩水产养殖规模。吴泉明一方面追求着把一生钟爱的水产事业做得更大更强,另一方面着手把回报乡亲的夙愿付诸行动,他觉得,给钱给物,不如带领乡亲们一起养鱼共同致富,就这样“公司要发展,农民要致富,两下一结合,办了合作社。”如何为群众服务,他们探索了“五统一分”的服务方式和“七项服务”的服务内容。即统一苗种、统一药物、统一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分工负责;技术指导服务、融资担保服务、设施配套服务、饲料团购服务、生物药剂服务、学习培训服务、成鱼销售服务。

在组织形式上,泉明水产合作社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公司就是吴泉明任董事长的泉明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有养殖基地1.3万亩,分布在仙桃市胡杨、张沟、沙湖三大片区,主养鳝鱼、小龙虾、螃蟹、脚鱼等名特优品种。这是合作社的核心区,也是示范区。以此为“根据地”,2008年1月成立泉明渔业合作社,在沙湖、五湖、西流河、胡场、杨林尾、张沟等发展区成立了7个水产专业合作分社。3500户社员以养殖户为主,兼有少数饲料销售户、水产技术专业户。

“共同致富是合作社的核心目标。”吴泉明告诉记者,共同致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员收益明显提高,二是公司收益明显提高。没有公司收益提高,合作社办不长久;没有社员收入提高,老百姓不愿参加。吴泉明给记者算了两笔账:社员从合作社获取效益来自三个方面:饵料系数降低0.1~0.2,每亩增收200元。药物每亩降40元。产量每亩增150斤,增效300元。合计每亩增效540元,社员共增效1351万元,户均1.6万元。泉明公司以租赁方式改造开发鱼池后,优先租赁给合作社社员,优先安排他们在渔场务工。很多社员通过出租土地取得租金,通过劳动务工取得薪金,通过经营承包鱼池取得承包金,“一举三得金”。

胡场朱场村60名农民常年受聘永隆合作社养鱼,每年纯收入60万元,2000多名农民临时务工每年增收20多万元。公司从合作社获利来源于四个方面:饲料利润,基地+合作社社员养殖水面26880亩,供应饲料1.5万吨,每吨利润100元,可以获利150万元。售鱼利润,基地+社员共产鱼2680万斤,社员自售50%,公司售50%,1300万斤,每斤盈利0.20元,获利260万元。收缴承包款150万元。售药收入5万元。泉明水产公司因此每年可获利565万元以上。

合作社必须在市场风雨中历练成长,必须有核心竞争力

吴泉明久在市场中摔打,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他深有体会地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市场主体,必须走市场化发展路子,必须在市场风雨中历练成长,必须有市场核心竞争力,必须有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泉明合作社推出“市场三招”:一是做强龙头企业,建立挺进市场的核心主体。实现基地建设规模化。合作社万亩核心示范基地按照“三大模式”建设。大基地,最小的基地面积2000亩,最大的5000亩;大渔池,胡场和张沟基地每口池按80~100亩标准建成;大养殖户,基地对外承包的大养殖户最少也要达到100亩,最多可达300亩。对承包人有严格要求:有经营头脑、有养殖技术、有经济实力。二是实现功能划分,打造挺进市场的战略品牌。根据水情、鱼情和市场行情,分片规模养殖,胡场分社和张沟分社以养殖鳊鱼为主,西流河分社以养殖小草鱼为主,杨林尾分社以养殖大草鱼为主,沙湖与保丰分社以养殖小草鱼为主。根据市场需求,分品种、分规格、分批次统筹安排,均衡上市。三是构筑销售平台,搭建通向市场的桥梁跳板。合作社先后在沙湖、胡场、西流河投资150万元建立3家中心调鱼站。调鱼站利用公司信息平台,负责收集信息、调查市场、联系客户、组织销售。各调鱼站建有中转池、增氧泵、台网等设施。同时,内部分工具体,每站设联络员40人,运输车辆9台,运输专班20人,拉网队若干个,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专班。各调鱼站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及时将收购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和交货时间通知到社员和农户。对于少批量成鱼,实行预约收购;对于大批量成鱼,上门直接收购,减少转运环节。各调鱼站货源不足时,可跨站委托订购。调鱼站日销售能力数十万斤,产品主要销往湖北、四川、湖南、广西、陕西等地,真正形成了“买全市、卖全国”的大格局。

合作社也喜欢攀亲结贵,“亲”是大企业,“贵”是科研院校

泉明水产合作社虽说是“沾泥带水有腥味”的农民合作社,但它一点也不土气,一点也不保守,他们所追求的是“管理上的四个现代化”。“老板现代化”,打铁需要自身硬,办合作社需要带头人强。渔民出生的吴泉明,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他参加多层次培训,脱产到水产学校进修两年,参加过清华大学农民企业家总裁班进修,多年来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总结了一套“管站管人管池管鱼”的经验。“理念现代化”,吴泉明认为,合作社不是简单地抱团,不是简单地做加法,那样很可能是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专业合作社的本质就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水产专业合作社就是引导和带领农民转变传统水产养殖方式,朝着现代水产业的发展方向前进,这样才能确保渔民持续稳定增收。“制度现代化”,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协调一致、运转自如的原则,构建好内部层级、部门结构;在企业建立股东大会制,在合作社建立社员大会制和社员代表大会制,严格按照有关章程办事,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用人现代化”,坚决打破家族制管理方式,全面推行职业经理聘任制、推行薪酬与职务和任务挂钩制,大胆启用有能力和有水平的人、有开拓气魄的人、踏实干事的人。七个分社的“一把手”没有一个是吴泉明的亲戚,但个个都是市场和商场中的能人。

与大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联手,是泉明水产合作社的又一特色。吴泉明说:“农民合作社也喜欢攀亲结贵,亲就是大企业,像通威集团,贵就是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和博士就是我们的贵人。”合作社与通威等公司结成全方位合作关系,增强抵御风险的外援力量。通威集团公司每年派4名技术员常驻合作社,实行定期集中培训和长年巡回指导。合作社与华中农业大学和相关科研所建立长期联系机制,高校把合作社当成基地来建设,经常是校领导带队、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组团来基地开展活动,经常有高校的水产专家来基地坐阵指导,或做规划设计,或搞新产品推广,或进行鱼病诊治;合作社把高校当成高新技术服务站,吴泉明“有事无事总往大学里跑”。不断推出科研新产品。合作社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联合开发富硒淡水鱼产品、水生蔬菜。2014年6月15日,湖北泉明富硒水产研发中心在仙桃市泉明渔业合作社揭牌。合作社将利用华中农大人才、科研、技术优势,把富硒水产做大做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帮助下,合作社建立了自动化的投饵系统、自动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自动化上鱼系统和干鱼系统,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和管理成本。

 

标签: 模式 叫响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