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行业标准提升质量水平

产生日期:2014-03-04 01:51      来源: 农民日报

张雯丽

质量安全是生鲜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确保产业质量安全贯穿草莓产业全过程,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建立可追溯体系,对确保草莓产业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引导产业规范发展。进一步完善草莓从育苗、栽培、加工、包装、到储运等各环节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引导产业主体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实现产业规范发展、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实现标准化生产。这是确保产业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分散的小农户、不规范的生产行为是产业质量安全的最大威胁。依托“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农户”等形式,将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统一生产管理,有助于提高产业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推广优质生产资料,确保源头质量安全。要素安全是实现产业安全的核心基础。优质草莓种苗是安全生产的第一步。使用优质脱毒种苗有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减少草莓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施用低残留、可自然降解的优质农药可从源头保证果品安全,实现绿色生产。

四是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从生产到终端销售各环节的可追溯管理。包括加强投入品的可追溯管理,建立生产资料采购表。建立完备的生产、购销记录制度。规范产品包装标识。鼓励和引导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使用产品二维码,集中体现生产者、产品品种、生产地块、田间管理、采收时间等信息,做到果品身份可识别、可追溯。

除产业内部不断发展促进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外,外部监管和引导对实现产业质量安全也十分重要。主要体现在:

一是加强产业安全监管。加强投入品监管,杜绝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推广农资连锁经营和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农资产品安全。加强鲜果质量安全监测、产品检测,产品包装与标识、产地安全和生产记录监管力度。加强鲜果流通环节监管,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二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过补助政策,鼓励和引导生产主体科学生产。如北京市昌平区政府除对优质种苗进行补助外,还对低残留、可自然降解农药实施价格补贴,补贴力度高达50%。在补助政策激励下,农户积极自愿自觉使用优质种苗和农药,有效限制了高残留农药流入田间。

三是加强产业安全宣传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和培训,提高生产主体质量安全意识,加强生产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引导生产者科学生产、绿色生产。

(作者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与贸易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