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联合中美科学家破解中华猕猴桃基因组密码

产生日期:2013-10-22 07:22      来源: 东方网

  人民网合肥10月22日电(记者 刘颖 通讯员 周慧)10月22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由该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刘永胜教授联合中美科学家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成功破解了中华猕猴桃基因组序列,构建出完整的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子代遗传图谱。

  10月18日,中华猕猴桃“红阳”的基因组测序研究文章以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子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正式发表。

  由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刘永胜教授和美国康奈尔大学汤姆逊植物研究所费章君博士共同带领的猕猴桃基因组国际合作组织,联合合肥工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农业部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广泛栽培的中华猕猴桃品种“红阳”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了中华猕猴桃类植物的果实风味和营养品质相关基因产生和进化的基因组学基础,公开了第一张完整的猕猴桃遗传图谱和分子标记序列,揭示了存在于中华猕猴桃进化过程的3次基因组倍增的历史事件,以及中华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基因组学基础,为猕猴桃品质改良和遗传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介绍,中华猕猴桃基因组计划是又一个由中国科学家领导完成的重要经济植物基因组测序计划,该成果使中华猕猴桃成为猕猴桃科乃至杜鹃花目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植物。同时也是真双子叶植物中继番茄、土豆之后为数不多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菊类真双子叶植物,对于菊类真双子叶植物的进化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基因组参考,将对猕猴桃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以及国际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不仅如此,该项研究公开了全部研究成果,打破了国外公司对猕猴桃基因组序列数据资源的垄断和壁垒,使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世界研究人员可以共享这一研究成果。

  相关链接:

  猕猴桃,又称“奇异果”,其富含多种维生素、糖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水果之王”和“维C之王”。猕猴桃起源于我国南方地区,大约100年前被引入新西兰,经过多年的驯化和商业化培育,现已成为风靡全球的营养价值最为丰富的高端水果之一。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