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9月起整治豆制品小作坊 豆腐需标产地日期
产生日期:2013-08-13 01:27 来源: 搜狐网
武汉八成豆制品产自小作坊 从今年9月到明年8月将整治
出厂豆腐要明确产地日期
菜场上的豆腐产地是哪里?是哪一天生产的?以前,市民买豆腐的时候是搞不清楚这些问题的。但是,今年年内,武汉市将采取措施让市民吃豆腐更放心。
作为武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的首个行动,昨天,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透露,从9月1日到明年8月底,该局将采取多种措施,力保武汉销售的每块豆腐都要有“身份”—对豆制品经营逐步实行“送货单”制度。同时,监管部门将对武汉有证的豆制品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豆制品生产的“黑作坊”,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该局昨天还公布了我市22家有证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名单,欢迎市民监督。市民一旦发现“问题”豆制品,可拨打12345、12331举报投诉。
【现场探访】
6家菜市场散装豆腐卖得好
从昨天上午8点开始,记者前往堤角、江大路、惠济路、唐蔡路、后湖兴业南路以及二七路顶鑫等6家菜市场,还去了惠济路中百超市、二七路中百仓储等地点,探访豆制品的销售情况。
上午8点30分,堤角菜市场里的两家豆腐坊都在卖散装豆腐,大块豆腐售价为0.25元一斤,小豆腐1元6小块。当问及这些散装豆腐来源哪里,是否干净时,小贩回答说自家做的,做了很多年,质量没得说。
在江大路菜场、唐蔡路市场,卖盒装豆制品的店家,进货点均为“后湖乡三金潭华讯工业区”,每盒1.8-2元不等,但找不到生产日期,散装的豆腐每块为1-1.5元。惠济蔬菜水果商场的散装豆腐更便宜,每块1元。
9点40分,在二七路顶鑫菜市场的四家豆制品店,也都是卖散装豆腐,售价为0.5元1块。
上午11点20分,惠济路中百超市,豆腐的进货点均为“江夏区纸坊街花岭街2号”,上有“福家豆制品”字样,保质期3天,生产日期是前天。价格为每盒1.5元—3.5元。
二七路中百仓储销售的也都是盒装豆腐,售价为2元。
探访得到的初步印象是,散装的豆制品卖得更快,盒装豆腐没有优势。
兴业南路一菜场,肖婆婆说:“豆制品肯定买散装的呀,盒装的摸不到,不晓得新不新鲜。”
【市场概述】
武汉八成豆制品产自小作坊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工程师姚彬介绍,武汉豆制品的日销售量在500吨左右,是市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但是,全市目前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豆制品生产企业,仅仅只有22家。
“从市场供给来看,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到20%,小作坊的市场占有率为80%。”他说,目前我市豆制品小作坊有399家,其中通过卫生条件审核,并取得营业执照的豆制品作坊有70家。
“无证小作坊不等于黑作坊。”姚彬介绍,所谓无证小作坊,是有固定生产场所,从业人员较少,加工规模较小,不具备食品生产许可证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个人。而“黑作坊”,是指没有取得营业执照,卫生条件恶劣、生产假冒伪劣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或添加非食用物质等严重违法行为的食品加工点。
目前,我市日产在5吨以上的大型企业只有3家(中百、远大、豆香聚),其余基本上是日产量在1吨以下的小微企业,而且产品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销售和龙头示范效应。
鉴于市民更青睐小作坊豆制品,因此我市没有证照的329家豆制品小作坊,年内必须“提档升级”。
9月1日起,武汉豆制品经营逐步推行送货单制度。姚彬介绍,这就意味着豆制品小作坊在销售豆制品时,必须开具发货单(一式两联),上面标明生产地址、厂家、日期等信息,并随货同行。
该局近期还将出台管理办法,要求豆制品经营者采购豆制品时,应当索取“豆制品送货单”,核对有关内容,做到单、货相符。
”对违反送货单制度有关规定的,屡不改正者要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姚彬说,针对主要销售豆制品的集贸市场,监管部门要求豆制品在集贸市场、门店必须实现“进店”、“进柜”销售,同时,明示豆制品进货来源。
在豆制品销售点,特别是集贸市场,将引入豆制品识别标志管理,豆制品销售点要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当日豆制品供货单位提供的送货单据和相关资质,使无照小作坊产品不能进入市场。
该局还将利用街道、社区力量,将小作坊纳入网格化管理,对生产卫生环境恶劣、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等严重违法行为的豆制品生产“黑作坊”,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案例】
一家豆制品公司被撤销生产许可
昨天,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还通报了一起豆制品公司被撤销生产许可的案例。
2013年4月28日至5月20日期间,汉阳区质监局对武汉市平康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日常监管巡查中,发现该公司存在洗手、更衣设施未正常使用;原料与半成品和成品存在交叉污染;卫生环境不符合法定要求等食品安全隐患,但该公司逾期未按要求予以改正继续生产。
7月15日,市质监局依法报请省质监局对该公司豆制品生产许可证予以撤销,省质监局已同意撤销该企业豆制品生产许可证。目前,该案正处于行政复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