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计划”惠及广西 期盼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产生日期:2013-06-08 01:07      来源: 新华社信息

  新华社信息南宁电(记者吴小康 卢羡婷)为让更多农村学生进入高校就读,近年来,我国先后启动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记者在广西部分县区走访了解到,“两项计划”的实施让更多贫困地区学生实现了求学梦想,受到广泛欢迎。一些基层教师和学生在为中央政策叫好的同时,也期盼进一步扩大参与招生的高校数量和专业范围,并为就读学生提供学费等支持。

  ——“两项计划”助更多学子圆梦

  广西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大、农村考生多,贫寒学生就读重点高校的难度相对较大。2012年,广西共有29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参与“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得益于国家实施的“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去年全县有26名学生成功考取大学。县教育局副局长覃治鄢介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是全县唯一一所重点中学,目前在校生约3600人,高三学生1000多人。他说,由于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以前考取一本院校以上的学生数量最多为156人,“去年实施的专项招生计划后,全校考取一本以上院校的学生数量达到182人,今年我们有望突破200人。”

  广西招生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共有86所本科院校和2所高职院校在广西计划招生381人,实际完成招生364人,其中本科层次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录取了279人,高职高专层次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录取85人。在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批(本科批)中,录取了农村户口考生224人,约占该批次录取人数的80%。

  此外,广西从2010年开始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来,共计约1.8万名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考生享受到优惠政策,入读东部教育资源丰富的高校。

  国家级贫困边境县靖西县教育局局长许元星认为,全国重点高校和东部省份扩大对中西部农村学子的招生,进一步增加了落后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同时,有助于缓解落后地区优质生源外流,吸引考生留在当地就读,最终有助于引导落后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并能为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广西招生考试院负责人表示,“两项计划”的实施,使得贫困地区的考生获得了较大的福利,符合报考条件的贫困考生竞争压力减小,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享受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如清华大学在广西的两个贫困专项计划录取分数比该校正常批次的录取分数低了10-20分,其他院校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两项计划”实施仍有待完善之处

  广西招生考试院统计数据显示,与2011年相比,2012年广西一本录取人数增幅为7.3%,一本录取率增幅为1.1%。在2012年一本录取增加的人数中,专项计划约占19.9%。“两项计划”使广西一本录取人数比例增加了1.5%,一本录取率上涨了0.22%。

  一些基层教师和教育部门负责人认为,2012年广西实施专项计划的任务数并没有完成,主要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扎堆现象所致,此外,就业导向、专业设置等因素也制约着招生计划的实施。

  一是缺乏填报志愿的指导性。由于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批的报考条件较为特殊,且招生院校多、计划较为分散,所以虽然考生报考热情较高,但容易出现志愿扎堆现象。从考生院校志愿看,地处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知名高校、中央部属高校依然是大多数考生的首选。

  而在这方面,由于没有前车之鉴以及横向信息汇总,许多老师表示难以指导学生准确的选到好学校。加上目前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安排在一本A类之前录取,对大部分上一本分数线的考生来说,一本的专业选择面更广,录取机会更多,这也导致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的吸引力有所降低。

  二是专项招生政策的就业导向与贫困地区考生的期望存在差异。专项招生政策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而贫困地区的学生更向往城市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希望通过高考脱离农村生活的愿望非常强烈,涉农专业毕业后就业的主要阵地仍然是农村地区,这是大多考生所不易接受的。

  三是贫困地区专项计划专业设置不合理。根据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项计划以农林、水利、地矿和其他适农涉农等贫困地区急需专业为主。这些专业在普通批次尚且有可能因生源不足需降分录取,列入专项计划后并没有额外的优惠政策,吸引力明显不足。

  ——建议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针对专项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多位业内人士建议,专项计划的专业覆盖应更广泛,提高热门专业的比例;并将在征集志愿的次数、时间安排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以利于考生做出选择;同时出台多种补助政策,吸引更多的贫困学生报考。

  首先,提高专项计划中热门专业的比例。从考生往年填报的专业志愿看,非涉农专业的响应率较高,涉农专业的响应率较低,考生更倾向于建筑、医学、管理类专业或是大众认知上就业前景较好的热门专业,非中央部委属或所处中小城市的院校以及农林、水利、动物科学类专业的生源状况不十分理想。

  靖西中学教师赵世荣认为,专项计划的专业覆盖应更广泛些,让贫困学生有机会就读自己喜爱的专业,“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能考上重点大学不容易,能选择心仪的专业更不容易。”

  其次,在征集志愿的次数、时间上进行合理安排。覃治鄢说,每年接到“两项计划”实施方案的时间都比较晚,一些学生担忧国家会取消相应安排,无形中影响到学生参与报名的积极性。他建议,建立较为固定的时间安排,在每年高考之前完成方案下达等工作,进一步提升透明度。

  第三,进一步完善选拔机制,同时建议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补助力度。靖西中学副校长黄敏认为,对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要严格按照“贫困地区户籍和当地高中三年学籍”的要求来执行,同时进一步完善选拔机制,为那些特长明显但总体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提供就读机会。此外,由于贫困地区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大多不好,建议进一步制定补助政策,解决学生们在就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贫困学生真正“考得上,上得起”。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