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告别“九龙治水”新监管模式能否交出安心答卷
产生日期:2013-03-18 01:53 来源: 东方网
然而,能否为百姓提供“放心奶、安心猪”,需要的是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和严把控。人们期待新的监管模式,交出一份让消费者安心的“舌尖上的答卷”。
机构整合能否终结监管乱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直言披露地沟油回流餐桌,海宁市华丰村书记朱张金更是带了300多件“有毒食品”进京。今年的两会上,食品安全成为两会代表热议的焦点。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将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整合工商、质监等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能,改变监管“分段脱节”的现状。告别了“九龙治水”,能否带来职能的转变?
从肉鸡违规用药流入餐桌到白酒塑化剂超出限量值,近年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都在网友、媒体或业内人士“曝光”后,执法部门才介入,“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头猪”的现象一直没有杜绝。
模式的改变不代表问题将不再出现,食品安全也不会“零风险”。无论是种植养殖环节的责任缺失,流通环节的标准打架,还是监管部门的执法不严,都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卷土重来”。
职能转变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杜绝“养鱼式执法”“办公室里看样本”等乱象。全国人大代表江保安认为:“破解这一痼疾,需要在机构改革中落实收支两条线,一方面保证经费,一方面扎住监管机构的小金库,切断其与不法企业的‘脐带’。”
源头“违规”如何控制?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此次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改革,并不涉及农业生产环节。而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恰恰是农业的种植、养殖环节。
“白菜卷得不结实,打上药就能卷结实;现在市场上的草莓动辄大如鸡蛋,也是生长激素刺激的;仔猪吃含有激素的饲料,三个月就长到300斤……”人大代表历数这些“带毒”食品,令人触目惊心。
“食品激素已经影响到下一代身体健康,把民族体质推入了一个危险境地。”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说。
到处都有生长激素的影子。由于农业生产环节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对于违规使用生长激素现象难以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江保安认为,食品龙头企业搞规模化种植、养殖,带动农户规范操作、集约经营,有利于杜绝农业生产环节施用“违规药物”现象。
“食品安全防火墙”如何重建?
在德国,刑事诉讼外加巨额的民事赔偿足以让肇事的食品企业破产;在韩国,如果因制造或销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内将被禁止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在日本,每份食品都“建档案”,通过“重重关卡”才能登上百姓餐桌。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表示,这次机构改革之后,食品安全法也需要抓紧进行修改。改革迈入这一步,要把改革的成果通过修改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
拯救“道德滑坡”需“刚性约束”。一些代表认为,应落实食品安全的“黑名单”制度,让企业违规后终身禁入,真正形成震慑力。
全国人大代表毕宏生说,保障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事。需要监管部门在产业的每个链条成为“千里眼”,让不诚信的企业无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