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探索 用忠诚惠农——记金山区畜禽养殖专业培训老师卢春光
作为区一级指导老师,卢春光要站在全区养殖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效增收的高度来组织好每次培训,落实好每次下乡指导,充分调动区、镇指导老师投身到“提高养殖农民收入、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积极性。他将自己的智慧融入探索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内容,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对事业的忠诚,保证高质高效地完成全区畜禽养殖专业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一是努力探索更适合农民需求的培训内容。卢老师在负责畜禽养殖专业农民培训工作后,改变了原来只有书面教学材料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部自编教案都采用PPT幻灯片教学,做到了图文并茂,易教更易学。每次培训,他总是结合当前实际,精心备课,将技术理论与实际生产进行整合,学员们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掌握能力也提升了,使他们能更好地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二是努力创新更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工作中,他整合各种能够利用的平台,形成整体合力,促成整体实效。一是充分发挥群体作用,实行“多元合作”。他探索与相关产业公司及上海市畜牧兽医培训中心合作形式进行培训,充分汲取相关公司技术专家的优势,利用好市畜牧兽医培训中心理论培训更加系统的特点,克服了区、镇两级指导老师培训的局限性,使培训更全面、系统,提高了培训实效。二是把握时代脉搏,实现“四位一体”。围绕农民求知、求富、求新、求安的心理,以建设“学习型”新农村为目标,结合相关方针政策和区实际,开展多元结合的整体教育:针对农民了解政策的需求,把思想教育与政策教育相结合;针对农民想富的需求,把科技理论教育与实用技术能力教育相结合;针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法规相结合;针对农民学历需求,把技术培训与职业能力考核鉴定相结合。特别是与上海市特有工种职业能力鉴定站的合作办学,让许多农民取得了初、中级动物防治员职业能力证书、初级家畜饲养工及繁殖工等证书,增加了学习的能动性,提高了培训“含金量”。三是适应农民特点,实施“多点分围”。从农民接受能力实际出发,通过统编教材、制作多媒体教材和实地讲授指导等多方式授课。通过自制PPT教材直观传授给养殖户,受到了农民学员欢迎。卢老师深知要让更多的农户不断增收增效任重而道远,只有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开拓创新,才能谋求更大的突破。只有不断地丰富培训、创新培训、提高培训,才能真正将科技授于农、惠于农。
三是努力实现教学与服务结合的最大效应。卢老师始终将“养殖农民无小事”的思想贯穿于培训和指导过程中,实现教学与服务相结合。针对大多数养殖户文化水平低,科学饲养管理观念不强的特点,认真指导他们完善档案记录,改变饲养观念,提高养殖户的免疫消毒意识,规范免疫行为,增强科学饲养观念。面对养殖农民的问题,他详细询问,耐心解答,组织指导老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告诉养殖农民怎样提前预防、怎样及时治疗、怎样消毒灭原。每一次的下乡指导,不仅解决已有问题,还力求提高养殖场抵抗疫病风险能力,这是对本职工作的负责,更是对养殖农民的深远考虑。每年进入高温季节,养殖户因高温导致热应激使生产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卢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总是及时将防暑降温工作列为季节性工作重点,通过讲座、大型培训等方式及时向养殖户讲解各种防暑降温知识,让养殖户因地制宜利用喷淋、遮荫、屋顶白化等技术措施,减少热辐射,降低舍温,减少热应激导致的损失。另外,不断加强入户指导频率,一旦发生疾病,无论是规模养殖户还是小养殖户,组织各级指导员及时到场到户进行诊疗。在遇到区、镇两级指导老师会诊出现疑难时,立即邀请了市疫控中心专家前来共同诊治,直到排除疑难为止,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
四是学业勇攀高峰,适应新形势下培训工作需求。在繁忙的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为农服务,他除了平时不断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并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也被许多养殖户亲切地叫作“青年老法师”。卢老师始终不忘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现在在职研究生即将毕业的他,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不骄不躁,在学习中促进工作,在工作中促进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他始终认为,只有赶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和广大养殖农民的需要。
五是着眼长远,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几年的培训工作下来,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工作麻痹感,如果站在原来的位置来展望培训工作的明天,那么以后的工作将会产生较大的局限性。在做好常规培训工作的同时,卢老师努力地挖掘着专业农民的新生力量。卢春光一直说:“如果没有年轻的力量上来,我们的培训工作就没有了长远意义。”很多养殖户的养殖规模正在扩大,但是他们正面临着年龄老化、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为此,卢老师通过提高培训的质量,调查走访和宣传,扩大的培训工作的广度,逐步吸引一些养殖户的子女加入到养殖专业农民的队伍当中,让他们挑起未来养殖生产的重任,努力把他们培育成学以致用的专业农民、畜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者、带头致富的生产能手,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生机。
正是这样,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不断追求和探索,努力实现着培训工作新的突破,用一份忠诚履行着为“三农”服务的责任,兢兢业业,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