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 依靠科技 发展河蟹产业——记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
我是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黄春。1992年开始在崇明岛团结沙租了105亩土地,开挖蟹塘养殖蟹种(俗称扣蟹),从事河蟹养殖,到1994年组建成立了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公司发展到目前,在崇明岛内拥有3000亩蟹种基地,一座年加工50吨蟹粉加工厂,在岛外湖南等地拥有大规格商品蟹养殖基地10多万亩,并成立了上海宝岛河蟹研究所。2006年公司生产蟹苗2000万只、商品蟹350吨,加工蟹粉25吨,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2003年以“宝岛”为注册商标的大规格商品蟹率先通过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2006年其加工的蟹粉产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证书。成为目前专业从事河蟹蟹苗繁育、蟹种培育、大规格商品蟹生产、加工与销售,以及河蟹产业研究与开发为一体的专业性公司。
崇明县河蟹属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其是公认的我国三大水系河蟹(另两种为瓯蟹、辽蟹)中品质最优的河蟹品种。为使崇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河蟹业能健康持续地发展,我组织公司和研究所一班人员,以科技为导向,致力于河蟹养殖的科学研究,先后承担了市、县级多项科技开发项目。如上海市科委“崇明岛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实现亲蟹越冬成活率达95%,抱卵率达98%,亩产达8公斤优质生态蟹苗的成果,比原来增加了1倍多。又如崇明县科委的“河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研究”项目,研究形成了一套既方便又符合卫生要求的加工工艺流程,使毛蟹出肉率达32%,蟹粉在不添加防腐剂下保质期达二年的国内水平。再如“大规格商品蟹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推广”项目,在公司内全面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规程,使公司养殖商品蟹获得上海市首批“上海市卫生安全优质农产品”证书。这些科技成果在崇明县河蟹养殖中已进行推广,起到了示范、引导和推动作用,增加了崇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004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组建了上海市国家级中华绒螯蟹良种基地,通过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引种,再进行群体选育,培养出大规格、生长快、味道佳,且具长江水系特征的良种亲本,以此亲本培育的子一代其大眼幼体成活率高,一龄蟹种个体大、性早熟比率低,二龄蟹生长快、口味佳、规格大、色泽美。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直接向农户提供优质蟹苗;另一方面为河蟹繁育场提供经选育的一龄扣蟹及亲本,改善周边及沿海部分地区河蟹繁育场的苗种质量。其优质蟹苗的供应,受到养殖户欢迎,近几年公司的蟹苗销量在不断扩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崇明长江河蟹苗种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利用崇明河蟹种源优势,打响了崇明河蟹品牌。
由于崇明特定的地理和地域环境,大面积养殖成蟹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岛外大面积天然湖泊的自身资源优势,为大规模成蟹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这正好弥补了崇明的不足。由此我意识到只有将崇明天然蟹苗资源优势与岛外湖泊资源优势相结合,才能将崇明河蟹养大养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才能把崇明的养蟹业做大做强。
在1998年经过对上海周边地区淡水湖泊的调查考察,最后决定在江苏省洪泽湖租用2500亩水面,探索大水面湖泊围网养蟹。在1999年初投放了自己培育的蟹苗种,通过一年时间的精心管理,克服了各种困难,到金秋十月河蟹起捕时,成蟹平均规格每只蟹达3.2两水平。
在此基础上,2000年崇明有20多户蟹农自发与我公司共同到江苏省洪泽湖承包1.5万亩水面,这年共捕捞到17.5万公斤成蟹,其中10万公斤由香港天龙公司收购后销往香港,最大的个体重达8.6两,平均个体重量达3.5两。
到目前为止,崇明地区有100多个养殖户已走出海岛投入到岛外养蟹开发的队伍,开展岛外大规格商品蟹养殖。崇明人在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市岛外湖泊养蟹面积发展到近100万亩,为崇明人在岛外成蟹养殖规模创全国之首,实现了岛内养蟹农民共同致富,同时“以蟹为媒”,树立了崇明人在岛外的良好形象。
与此同时,促进了岛外当地农民养蟹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加快农民的致富步伐。在岛外基地上,年吸纳当地劳动力1500多人次,促进当地农民增收300多万元/年。
2004年初,面对河蟹养殖面积日益扩大的情况,以及养蟹效益日益下滑的现实,我意识到,纯粹的扩大养殖规模、改变养殖模式,还不足于使河蟹业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产业,必须发展河蟹深加工产业,延升产业链,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有效地推进河蟹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于是,我抓住产业发展的先机,同年8月,我果断地决定兼并了一家蟹肉加工厂,并重新投资,对生产设施进行了改造,把研究所开发出了河蟹深加工产品——蟹粉投入生产。在国庆前夕投放香港市场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各大超市、酒店的订单接踵而来。蟹粉产品的开发成功不仅为公司的二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河蟹季节性销售难的矛盾,我以比市场价高出每公斤6元收购河蟹,为价格低、销售难的小规格商品蟹提供了有效的市场出路。而且,由于河蟹的深加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又为社会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增收渠道。通过河蟹深加工开发,累计三年来总加工蟹粉产品100多吨,收购河蟹400多吨,使养蟹农户直接增加收入120多万元,并安置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150多名,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
各位领导,我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和私营企业老总,在崇明养殖河蟹方面做了一些成效,但与领导和形势发展所需还有一定差距,我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继续把崇明河蟹产业做大做强,利用崇明河蟹资源优势,为建设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