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种猪产业 带动农民增收——记上海祥欣生猪生产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国祥
我是南汇区老港镇大河村港南九组的严国祥,1987年起从事畜禽养殖业。一开始,我以饲养肉鸡为主,年饲养规模一度曾达到250万羽,1995年以后我逐步“增猪减鸡”,直到“弃鸡转猪”。在之后的十多年中,我接连实施了四次结构性调整,从外采苗猪育肥、母肉配套实行自繁自养,构建父母代种猪场,直至引进外来纯种种猪,创建标准化原种猪场。目前,我的祥欣畜禽有限公司拥有2个原种猪场(生产母猪1000头),三个扩繁猪场(生产母2500头),二个饲料厂(年产饲料和添剂4.2万吨),一座猪文化展示馆。员工180名,总资产6000万元,年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
在二十年的打拼中,我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但更多的是获得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我为什么会一步步走来,最终定格在种猪生产这一行业并不断地做强做大,这都得益于实践中取到的真知和酌见。一方面,我们上海土地资源不多,空间有限,生态、环保等压力很大,劳动力、饲料等主要生产成本与外省市相比处于劣势,不利因素逼着我实施战略转移去开拓高附加值的种猪产业;另一方面,我们上海的诚信度比较高,种猪市场的占有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加上政府对发展种源农业的扶持力度比较大,有利条件诱惑着我敢于跨出关键的一步。在随后的种猪产业打造中,我们公司着重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一是用现代技术提升种猪企业的育种水平,培育符合市场适销的“祥欣”品牌种猪。根据做强做大种猪产业的需要,我们先后从美国直接引进两批优质纯种猪300多头,逐步建立了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个品种的良种群。在公司聘请的猪育种专家的指导下,兼顾提高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两个方面,经过不断测定、选育,使育种方向符合市民消费和市场的需求。目前,“祥欣”种猪已经被评定为“中国品牌猪”。“祥欣”种猪的品质提升,即满足了上海地区养猪业对种猪的需求,还远销外省市,进入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三百多家养猪场。
二是用现代化科技装备提升种猪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最近几年,逐步引进国内及国际上先进、实用的饲养设备,包括高床饲养和生物安全保障设施;猪舍内环境控制系统、蜂窝水帘轴流风机负压降温系统;热水循环加温保暖系统;同步自动喂料系统;自动饮水系统;全自动种猪测定系统以及生态、环保处理系统等,提高了种猪场抵御疾病风险和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取得了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良好效果。
现在,我们公司已经具备年提供2万头优质种猪的产能,是上海乃至整个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品质最好、市场竞争力最强的专业种猪公司,成为上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根据加快上海郊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2004年,我发起成立了上海祥星生猪生产合作社,将自己的公司作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民养殖户从事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养猪,几年来,龙头企业为数十户农民养殖户免费提供信息,提供技术,提供资金担保,提供饲料配方,提供品牌和营销渠道,低价供应优质种源和饲料,仅这几项扶持措施就给社员养殖户受益120多万,按照标准化生产的“祥欣”商品猪,销售价比其它普通的商品猪每公斤高于0.4元左右,按此计算,合作社农户一年生产的七万多头“祥欣”商品猪,累计可增加销售收入300多万元。今年1月3日,合作社召开了二届一次社员大会,组建了由五名专业人员组成的生产管理工作班子,协调处理合作社内部的生产销售咨询服务等事宜。目前合作社的成员已经扩展到62户,年生猪饲养规模达到13.8万多头,占了南汇全区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