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组织管理 实现培训向培育转变

产生日期:2015-10-26 11:21      来源: 奉贤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奉贤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区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做到了领导重视、计划有序、执行有力,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也积累了经验。根据以往工作和调研的基础,本人对创新组织管理,实现农民教育由培训向培育转变谈几点想法:

一、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络,优化组织管理。

1、兼容已有平台,健全资料库,加强组织管理

奉贤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基本都通过村、镇、区级单位层层上报、筛选。这样的传统模式存在耗时长、反复性和易出错的问题,且使培训后进行跟踪指导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有所降低。本人认为首先应该构建全区乃至全市的农业从业人员资料库,利用网络平台,化繁为简,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培训效果。

将每年的奉贤区农业从业人员统计(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平台(统计局)、农联会合作社统计数据等现有的资源整合利用,建立详细资料库,全面掌握农业从业人员信息,特别是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部分人员的信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络平台,不仅仅是现有的班级网络管理方式,更要通过农民一点通、各村委会、各镇农业服务中心等资源构建阶梯性网络层级,在农民培育工作开展初始就通过网络筛选、申报,第一时间准确控制参训人员质量,减少反复工作。

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进行建档立卡。在培训中,对学员表现、发展意向、技术需求等做好实时记录。在培训结束后,应根据档案跟踪记录,一方面有利于做好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可以跟进学员动态,方便政策宣传、福利优惠等工作实施。摒弃原始的纸质记录方法而采用系统平台,可以使培育工作开展更有序便捷、服务更长久到位、提高针对性和延续性,可以为后续培训甚至其他农业部门工作推进提供便利。

2、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有志青年,将其纳入培育行列。

在2014年的奉贤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和创业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中,本人曾电话访问过50名学员,他们主要以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为主,皆由各镇农民服务中心电话通知或在工作中了解到此次培训。这说明培训受众不够广泛,容易错失一部分乐于学习的农业经营者和想要农业创业的青年,特别是那些本身不在农业行业的青年人。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在诸如镇农业服务中心、村委、区农委各技术单位、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市农广校张贴网络或纸质告示等方式增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知晓率,吸引有兴趣的农户或青年人才主动参加。

在创业班的受访的人员中,村官的创业意愿普遍不高,本人认为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在培训前统计参训学员培训意愿,更合理分配培训资源。同时,还可以在培训后统计学员反馈情况,既帮助优化学员结构,开展高针对性培训,改善传统管理方式不足又能帮助培训组织单位吸取经验教训,利于后续培训。

二、多向挂钩多方联结,增强社会参与度提升培育能级。

现行农民培训形式相对单一,存在短期培训收效不佳、学员积极性有待提高,本人认为可以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外地生源留沪政策、居住证积分制度等挂钩,增强社会参与度提升培育能级。

1、与高校学历教育挂钩。

新型职业农民中有较大比例的学员或学历层次不高或非农业类院校毕业,缺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及农业生产管理经营者的系统知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可与学历教育挂钩,从与合作院校的线上课程相结合开始,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等合作院校扩大合作范围,与中农大、南农大等开设网络教育的农业院校寻求合作,将高校已有的学历教育课程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相结合,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业服务单位中有意于深造的青年人才提供便利,给予一定政策扶持,为新型职业农民由培训向教育转变积累经验,奠定基石。

2、与人才激励政策挂钩。

我区的农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一些农业企业和示范合作社一线工作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外地来沪务工人员甚至是外地留沪大学毕业生,如果能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暂住证积分、进沪就业评分办法等政策挂钩,必然能够大幅提高外地农业从业人员参与培育的积极性。

3、与多种培训联结。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还可以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田头学校等农业培训资源相结合,共用优质平台,减少重复培训,增加培训效率。

三、明确政策扶持细则,完善培育工作后台组织供给能力

1、明确政策扶持细则,助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在2014年的调查访问中,区内其他未参加培训的受访种养户都对有政策倾斜的培训表示欢迎,说明政策扶持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起到相当大的助推作用。《奉贤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虽明确了扶持政策内容,却还未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受访的部分参训学员也表示对政策扶持内容不够了解。应加快推出政策扶持细则,使受过系统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获得实惠,将扶持力度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持证人数、学习表现等有效绑定,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与发展奉贤现代农业有机结合。

2.强化基地建设,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成才成长。

强大的后台支持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的组织保障。本人认为一是要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加强与交通大学、海洋大学、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形成以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中心,辐射镇、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网络。切实落实培训场地、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培训经费,加大培训设施投入力度。二是要强化示范基地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广阔的学习、示范、生产、创业平台。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以往培训不同,培训是短期的、阶段性的,而培育是一个培训、指导、扶持、成才的过程,通过系统培育出来的新型职业农民才有可能成为本人们所希望的留得住,走得远的高素质职业农民,才更有可能将农民变成一种有尊严的职业。只有拥有社会各级的广泛关注,拥有上层的扶持政策,拥有一线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的倾力奉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才能建立长效机制,由过程型培训向战略型培育转变。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