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培训工作总结

产生日期:2012-04-17 02:02      来源: 上海市农委社会发展处

    2011年,在市农委社会发展处的领导下,在市农广校的指导下,我院培训中心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人才培训和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采取现场培训与课堂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了一批科技示范户,结合郊区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需求,组织专家围绕产业链发展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科技培训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一)圆满完成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支一扶”大学生培训任务

    为进一步加快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支一扶”大学生农业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本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本市现代农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农业经营管理人才。10月31日—11月4日以及11月7日—11日,我院成功举办2011年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支一扶”大学生两期培训班。来自崇明、青浦、嘉定、闵行、松江,奉贤、金山等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近200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班。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邵林初,市委农办、市农委社发处处长金英,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费强,我院副院长顾晓君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

    结合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三支一扶”大学生知识结构与实际需求,所在合作社业务经营专业背景、从事工作特点及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际情况,按照提高学员“三农”政策把握度、增强学员农业科技素养、激发学员投身农业产业的宗旨,本次培训班精心设置了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动态、高效农业种养新品种、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旅游、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采后保鲜、循环生态农业、农业转基因安全评估、农产品营销等培训课程,并邀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渊博的农业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授课,围绕农业科技服务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发展,从产前、产中、产后等阶段,以翔实的案例、浅显易懂的语言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包括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农民合作社相关政策、农业种养新品种、农产品质量检测、果蔬采后保鲜、转基因技术及安全评价、农产品营销策略等课程内容,有效提高了参训学员农业科技水平,为学员们今后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奠定了扎实基础。

    充分考虑学员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使每一批学员在为期一周的培训时间内,紧张充实又不乏轻松乐趣。既安排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课堂精彩授课,又有组织赴浙江余杭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实地考察生态高效种植和养殖专业合作社;既有郊区成功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代表、也有历届“三支一扶”大学生的优秀代表交流发言,经验分享,又有学员分组热烈讨论的互动环节。不但充实了学员农业专业知识,同时也加强了学员间交流沟通,集思广益,互为启发,开拓创业思路,达成了诸多共识,明确了努力方向,有效增强了“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信心。在培训总结会上,学员普遍表示,本次培训明显提高了自身对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的了解与认识。

    举办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支一扶”大学生培训班,是我院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三农”、支撑郊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培训必将为上海农业产业输送一批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骨干,从而持续提高上海农业科技化、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本次三支一扶培训取得了预期效果,进一步拓展了我院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上海郊区优势主导农业产业的途径。

    (二)承办金山区百名杰出青年农民“十二五”培训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模块

    结合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菌、桃、大麦、鹅、肉鸡、葡萄、蔬菜)产业体系培训需求,围绕金山区农委“十二五”期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等四大主导产业,开展“百千万工程”(重点培养一百名杰出青年农民,培育一千名新型专业农民,培训一万名现代农业产业工人)等培训需求,进行技术培训对接,推进院区深入合作,为金山区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来自各合作社从事粮食、蔬菜、西甜瓜、水果、水产、畜禽、农机等各项产业的30名带头人,成为首批杰出农民培育对象参加了培训。院培训中心承担了现代农业科技模块的培训任务,设置了粮油、蔬菜、果树、生态、畜牧、食用菌等领域的专业课程安排和相关培训内容。邀请了一批有声望且经验丰富的领导、学科专家为学员授课,此外,邀请江苏和浙江农科院,开展沪、苏、浙农科院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信息发布以及农业科技专家对接座谈等多种形式,帮助学员掌握安全生产技术,提高科技应用能力,促进信息交流沟通。

    配合协助金山区举办廊下镇食用菌种植妇女能手培训班,邀请我院食用菌专家做“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讲座。

    (三)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

    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特派员培训、“一村一品”产业技术培训等实用技术的培训班。

    在水稻、蔬菜、果树、经济作物领域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在双低油菜、柑橘、青菜、食用菌、家禽养殖、生态农业等领域开展科技特派员科技培训,遴选了100多位专家常年下乡开展科技入户、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新品种推介、技术讲座、市场对接等有关农业科技四季服务方面的培训工程。集聚我院在粮油、蔬菜、果树、食用菌、畜牧、生态等领域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结合郊区农业发展需求,开展了系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介和郊区培训工作,推进了与崇明县、金山区、奉贤区等区县的院地合作,建立一批现场科技培训基地。

    (四)聚焦地区重点产业,开展科技援疆产业技术培训

    根据上海对口支援工作需要,我院在云南、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四川都江堰、贵州、江西井冈山等地开展了系列的农业新成果的区域合作和推广培训,重点培训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品种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响应国家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上海市委、市委农办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支援新疆喀什现代农业的指示要求,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调研喀什地区莎车、叶城、泽普、巴楚四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技术的需求,梳理适用技术,组建技术攻关小组。2011年开展了优质水稻和节水抗旱稻培训、设施园艺作物集约化育苗技术培训,使得农民较好的掌握了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设施园艺新品种集约化育苗取得较大突破,以喀什叶城育种中心为科技援建重点,针对该育苗中心的现状和科技需求,在现有的育苗基础上通过多项技术的集成和示范,以设施蔬菜瓜果为核心,建立适合当地生产水平的规模化集约化高效设施蔬菜育苗技术体系,提升其育苗水平,年育苗达到1200万株,商品苗率维持在90%以上,秧苗供应覆盖范围达到500公里,育苗效益提高10%以上,有力推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2011年已累计繁育浦红10号、申粉8号西红柿品种,特旺达茄子,春秋王黄瓜,申椒系列甜椒,东方蜜、哈密红甜瓜等设施瓜果专用品种8个,累计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其中特旺达茄子受到当地欢迎,并已经出口到迪拜等地区。针对当地今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爆发,提供了申粉V-1、浦红109等新品种进行示范,在当地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收到生产欢迎。同时针对叶城日光温室外部覆盖棉被存在易老化、不耐雨水和积雪、操作不方便等缺点,向叶城提供了价值7万元的复合材料外保温被,耐老化抗逆性明显增强。并围绕戈壁沙土育苗基质利用、沙土育苗水分管理、沙土育苗肥水一体化管理及苗期病虫害(斑潜蝇、烟粉虱蚜虫)综合防治技术作了全面现场指导。另外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推广示范茄子、番茄、黄瓜新品种,核心展示面积超过1000亩,定期开展现场技术指导30人次以上,培训栽培技术人员2000人次左右。

    (五)加强国际间农业科技交流,推进科技服务新发展

    2011年,我院组织开展了第二期“发展中国家食药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来自泰国、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蒙古和非洲的农场主参加了培训。扩大了我院在食用菌领域的国际合作。

    二、主要做法

    (一)现场培训与讲座培训相结合,结合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丰产方创建等重点工程实施,我院科技人员结合自身研发的科技成果,在郊区各产业中开展技术培训。

    (二)围绕产业存在的关键问题组织培训。如梨产业主要存在的品种问题,重点开展了新品种高位嫁接技术培训,柑橘产业中针对生育期过于集中,开展延后栽培和保鲜技术培训。

    (三0根据培训对象,认真组织,长三角地区联合遴选教师和教材,建立了专家库。针对农民的培训,更多选择的是一线专家,以案例教学和现场培训为主,在农业合作社骨干培训中,主要邀请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和岗位科学家授课,有的是全国产业体系的专家,三支一扶大学生培训则邀请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农村金融等领域的教师授课。培训班召开前组织老师沟通交流,把培训班的有关内容讲清楚,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

    三、工作设想

    (一)继续做好农民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批科技二传手,核心示范户

    (二)继续面向上海郊区、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新成果的推介和培训

    (三)结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实施,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培训,加快基层农业科技骨干、合作社技术骨干、农民的培训。

    (四)西部地区重点推进新疆喀什的集约化育苗、节水农业、果林、食用菌培训;西藏日喀则的食用菌培训;云南普洱的花卉林木培训;四川都江堰的猕猴桃和食用菌培训,落实十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发展规划有关技术培训。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