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课堂”需传递——记奉贤区农民培训教学管理者王玲燕
王玲燕作为农民培训工作的主管业务领导,坚持从农民实际出发,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经常深入镇、村、农户第一线,了解农民所需所求的培训,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欢迎什么形式,就采用什么形式”。一年来,努力发挥好“田头学校”“活”课堂,上课内容与当前农业生产需要非常贴近;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符合农民口味,深受农民欢迎。“田头学校”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100多件,在果树、蔬菜、水产、畜禽方面带动辐射1万多农民科技致富,同时结合世博年,“田头学校”开展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培训,培训人次5000多人次,为农民正确用药起到积极作用,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王玲燕分管教务科培训工作后,带领培训团队不断创新,承担起大量培训项目,为使培训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打造奉贤农民培训品牌,她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规范培训项目的管理,及时做好对项目完成进度和质量的检查与督促。二是定期召开各类座谈会,通过各类会议,有助各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弥补薄弱环节;有助总结成功经验、典型事例;有助促进各阶段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促进各镇农民培训工作的平衡性。三是丰富形式,确保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培训方式上、培训手段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确保培训效果。教学内容上,根据各地一村一品的特色、主推技术、农民需求来安排具体内容;课程设置上,采取理论与实际最大限度地结合,注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图文并茂PPT教学课件与实际操作、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使学员听得进,用得上。教学方式上,把课堂搬到田头,让农民和专家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使新技术和老经验有效结合统一,形成一整套作物栽培技术。在授课时间上灵活调整,为避免农时和上课冲突,有些专业、班级调整上课的时间,培训班放在晚上开展,这样既保证培训班季节性,又不影响劳作安排,保证出勤率。这样更加方便了农民,切合实际。四是开展调研。通过召集农户开展座谈、调查问卷、交流沟通等方式开展调研,在培训专业、层次、人员、形式、类型、内容、品牌及培训如何与政策有效对接等方面进行深层次调研,通过一系列调研为农民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王玲燕作为一名农民培训教师,自始至终追求一个“实”字,实际、实用、实效。培训课程有水稻、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精心做好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的各项工作。所以授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对待、重点突出,授课内容贴近农业生产实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授课过程中,讲究授课方法,使听课学员积极性高;授课后多与学员交流,倾听授课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进程,不断提高授课水平,确保农户听得进,用得上,激发农户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她在开展科技入户指导工作中,下乡达40多次,电话咨询10多次,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10多件,通过科技入户指导,帮助农民既增收又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