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在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各区县农委:

    现将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同志在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孙雷同志在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5月24日)

    今天这个会议,主要是为了总结“十一五”期间本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学习先进的产业化经营理念,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刚才,大家观看了“上海农业产业化集锦专题片”,于冷教授为大家讲授了《企业品牌建设和创新》,农业部产业化办王维友副主任做了重要讲话。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上海农业产业化取得显著进展

    “十一五”期间,上海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带动农户能力不断提高,在推动上海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末,本市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50家。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农产品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18亿元,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49家,带动本地农户11.21万户;市场流通型龙头企业2010年实现交易额602亿元,为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本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

    龙头企业依托国家和市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起技术研发机构,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海15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有13家企业建立了专门研发机构,有4家企业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家企业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功能型乳制品”系列新产品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上海海利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猪蓝耳病疫苗获上海市科学进步二等奖,年销售的猪蓝耳病疫苗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

    (二)订单农业成为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的重要机制

    龙头企业与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订单,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10年龙头企业通过订单采购农产品82.80亿元,是“十五”期末订单采购量的4.6倍。15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直接与24870户农户签定合同,形成带动关系。上海都市农商社有限公司与上海宝山、青浦、崇明等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订单关系,联接农户总数达到3953户,通过保护价合同收购,每年收购农户农产品1.5万多吨,为农户带来3000多万元的收入。乳品行业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上海鲜奶市场销售急剧下行,但光明乳业公司仍按全价全量收购本市鲜奶,并对过剩的鲜奶进行加工,每天加工奶粉成品就达100吨,为保护奶农的收益和奶业的基础作出了贡献,显示出农业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

    (三)对外拓展和服务全国成为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

    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品牌和贴近上海消费市场的优势,走出上海、服务全国。农工商超市集团定牌经营“农工商大米”,生产基地从上海本地的农场发展到全国各地。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根据出口蔬菜的季节特性,以“候鸟式”的经营理念,先后在吉林、山东、云南等地建立了大型生产基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都江堰现代农业园区,已经成为都江堰灾后发展现代农业的标志,胡锦涛总书记新临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年,孙桥公司又承建了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农业项目“莎车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集展示直销、看样订单、内外贸易和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连接海内外,已成为上海服务全国“三农”的农产品展示交易新平台。

    本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和壮大了一批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多层次、多元化经营的产业化组织,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如上海郊区奶牛良种率达到100%,生猪良种率超过95%,水稻、蔬菜良种覆盖率超过95%,主要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全市年销售收入超过90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有光明乳业、良友集团2家;上海农工商超市公司作为市场型龙头企业,年收购销售生鲜农产品总额超过70亿元。上海鲜花港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花卉生产农业龙头企业,拥有36万平方米智能型玻璃温室大棚,年组培各类花卉种苗3000万株以上。

    二是促进了组织化程度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相关种养殖农户纳入统一的生产经营体系,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提供技术、信息、农资、购销等系列化服务。全市加工类农业龙头企业收购地产农产品超过100亿元,通过市场类龙头企业交易的地产农产品达到120亿元,有效地增加了农户经营性收入。同时,各类龙头企业积极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除管理和技术人员外,大部分均为聘用本地农村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本地农户在龙头企业实现就业超过7万人,有效提高了农民工资性收入。上海银龙农业发展公司带动周边生产基地2.1万亩,带动区域内农民5000多人。2010年,示范基地的菜农人均收入2.15万元,远高于本地区农民的人均收入。

    (三)提高了农业科技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农业龙头企业成为推行农业科技化、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平台。应用高新技术成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源泉。上海长江万事发实业有限公司在水稻生产中推广优良品种和适宜当地的栽培技术,种植规模达10万亩,水稻年平均亩产727公斤,高出当地平均水平100公斤以上。

    经过几年来各方面的努力,上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取得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带动能力不够强;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三是龙头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研发能力有待加强。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本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

    生产要素集聚和经营环节连接是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农业本质上是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农业产业化通过实行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由单家独户生产向有组织的联合与合作生产转变,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由分散占有向统筹应用和集中投入转变,能够解决传统农业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的矛盾。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通过实行一体化运作,把产供销各环节、种养加各领域、贸工农各部门有机联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再生产流程,能够解决传统农业产业分割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从而拓展了农业多渠道、多环节、多领域的增值空间。

    事实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本市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成为粮、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重要主体。农业产业化组织通过加大基地建设投入,有效地保障了农产品的稳定供给;通过提高标准化水平,强化质量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供给;通过严格执行价格政策,有效地保障了农产品均衡供给。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新兴力量。广大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培训、营销等系列化服务,发挥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作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骨干力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农民实现多渠道增收。通过订单收购农产品,可以保障农民经营性收入;通过吸纳劳动力就业,可以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通过股金分红、土地租金等方式,可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中坚力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辐射带动农户从事标准化生产,通过在加工过程中实行质量控制,加强产品的检验检测,从源头上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核心力量。龙头企业以优势产区为基础建立生产基地,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发展农产品加工,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聚合生产要素,可以促进关联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同时又有利于吸引周边区域技术、资金、人才,实现集群集聚发展。

    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本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更快更好发展。

    三、努力实现本市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是本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农业部即将出台“农业产业化跨越行动”规划,《上海市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对农业产业化工作提出了目标和任务。下一步,我们要根据农业部和市政府的要求,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计划到2015年,新增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总数达200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总数达70家,新增5-8家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力争达到750亿元。

    为了实现以上的发展目标,在此,我对农业龙头企业提几点要求:

    一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农业龙头企业既是以营利为目标的市场主体,更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目的也正在于此。龙头企业要牢固树立“信用就是市场、信用就是效益”的观念,始终把诚信放在首位,对农民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要守法经营,做到重合同、守信用,不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压级压价、少收拒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二要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俞正声书记明确提出,上海要成为食品质量安全最放心的城市。韩正市长在昨天全市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上海要以最严的执法、最严的监管、最严的准入、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的措施来保证上海食品质量安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在今天主任办公会议上提出,作为农业主管部门,我们要按照职责,确保种养业在生产环节中不能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切实抓好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队伍落实、监管落实。

    事实证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条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生死线。一种产品、一个企业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对一批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比如前两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我国的奶粉行业受到沉重的打击;又如前几个月的“健美猪”事件,给“双汇”企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作为龙头企业一定要把好质量安全关,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质量管理。龙头企业在原料基地建设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杜绝违禁化肥、农药、兽药的使用,实现生产清洁化。要建立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提高对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水平。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检验检测,严控质量风险。在注重基地和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的同时,又要重视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要延伸到流通领域,通过定量包装、标识标志、商品条码等手段,建立“从餐桌到田头”的质量可追溯机制。此外,龙头企业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把品牌经营理念融入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以品牌保质量。

    三要树立开拓创新意识。现代生产要素的核心是资本加技术,要提高运用资本市场的能力,运用高新技术的能力。要抓好“三个创新”,技术创新是根本,融资创新是条件,组织创新是依托。

    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龙头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龙头企业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着力推动企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龙头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合作,联合攻关,大力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努力掌握最先进的核心技术,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对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的引进和吸收,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融资创新。全国第一产业GDP占比为11%左右,而全国农业板块的上市公司大约五十多家。无论上市企业数、融资总额、流通市值都占总量的5%左右,明显偏低。要充分运用现有政策,通过创业板上市等形式,尽量争取有新的龙头企业上市。要探索争取发行农业企业的建设债券和专项债券。

    组织创新。我们既要坚持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体制不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也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这样的生力军。农业龙头企业要通过组织创新,使自身发展成为高水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服务型企业和农业高科技企业。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既需要广大龙头企业自强不息,拼搏奋进,也离不开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心。市与区县农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协作,齐抓共管,积极研究和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中碰到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好扶持和服务工作,共同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新的发展。

    1、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农业龙头企业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贷款贴息、农产品市场营销、品牌建设扶持等各类政策,确保各项扶持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困难,促进发展。今年,国务院正在研究制订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本市也将积极研究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

    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通过在园区实行税收、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筑巢引凤。

    本市新认定的区级以上龙头企业有100多家。同时有3家原国家级、市级龙头企业被淘汰。今年下半年,本市将新评定一批市级龙头企业。根据农业部的部署,还将推荐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我们要坚持标准,考核带农惠农绩效,实行优胜劣汰。

    2、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保证中央惠农政策实现等量传递的前提,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根本标志,也是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原因所在。在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方面,我们要坚持规范化、稳定化、紧密化的发展方向,即规范订单形式,稳定合同形式,鼓励联合与合作形式,谨慎对待租赁兼并形式。要注重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农业合作组织,推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有效对接。

    3、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

    上海农业龙头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实施跨区域合作。以上海在种源、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兄弟省市在土地、气候、人力、特色等方面的资源紧密结合,既做大做强自己,又带动当地农户增产增收。崇明蟹业、大山合食用菌这几年与兄弟省市合作得很好,要继续不断发展。

    要加强营销服务。通过实现农超对接,搭建展销平台等方式,帮助农业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我们市农委每年在农展馆举办新春、盛夏、金秋农副产品大联展,每年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农业部农交会和国外农展会,今后要继续提供优质服务。农业龙头企业要利用西郊农产品交易中心这一新的营销平台进一步开拓市场。各区县农委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工作。

    要在农业综合开发、贷款贴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农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设施粮田、设施菜田、标准化畜牧场、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旅游等建设专项要优先安排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发挥好他们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作用。

    同志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这个中心任务,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上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