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态岛“良田”精准匹配农业“能手”

产生日期:2018-01-09 05:35      来源: 东方城乡报

2018年第一个周六,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星光熠熠,高朋满座。大厅外广场上,绿色房车里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崇明优质农副产品;大厅入口处,醒目的“CM”字母被生态岛新鲜直送的蔬菜水果充实得满满当当。崇明举全区之力,站上上海中心腹地的大舞台,企盼生态岛“良田”能精准匹配各路农业“能手”。

16个乡镇、5万亩土地摆在302家企业面前,短短5分钟,举牌349次。喜欢崇明的理由有千百种,投资农业的想法却很朴素:在这片土地上,看得见的优势是生态,难以忘怀的色彩是绿色。

绿色,崇明农业的立身之本。近年来,崇明出台了《绿色农业投入品管控办法》,建立绿色食品农资连锁经营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的农资流通;88家125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率已达到60%。一系列严格的“绿色”标准,让崇明有理由成为上海市民放心的“菜篮子”、“米袋子”。崇明区区委书记唐海龙向在场企业家伸出“橄榄枝”:世界级的生态岛需要一流的农业能手来打造。

生态,崇明农业的优势所在。8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2.11克/千克;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有序实施土壤修复,有效保障了农用地土壤安全和可持续利用……长期的坚守,造就了崇明大米、金瓜、清水蟹、沙乌头猪、老白酒、崇明水仙等一大批广受赞誉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生态红利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享用。崇明区区长李政用三个“岛”来推介崇明:1400年的河口之岛见证了悠久历史,城市之岛的绿色农产品直面2400万上海市民,未来,生态之岛的战略空间更将价值无限。李政认为,一批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加盟,将有效提高崇明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水平,有利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科创体系、服务体系的加速升级。

以产业化方式开展农业招商,在上海尚属首创,这是崇明区委、区政府创新工作思路的生动实践。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震是一位心怀农业梦想的都市青年,来崇五年后,他在分享会上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良好的自然环境与扁平化的政务服务,让年轻创业者在崇明做成了事业,体现了价值。的确,由政府主导,建立全区农业土地信息发布平台,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招商会的做法,一举打破了过去“地找不到人,人找不到地”的信息不对称。土地招商目标企业库建好,信息动态时时更新,“地”和“人”就能实现精确匹配。南通爱康新能源公司秦茂彬坐在嘉宾席,在5分钟的举牌环节,他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输入企业和个人基本信息后,果断地点击了意向乡镇新村乡,“你看,这里连片的1万2千亩土地有那么好的鱼塘、蟹塘,若将来用上我们的光伏发电,前景不可估量。”和秦茂彬一样,许多企业家利用便捷的移动互联网,纷纷对中意的地块提交了意向。

以科技力量作为产业支撑,成为崇明绿色农业发展的有力后盾。目前,崇明已与市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海洋大学等一大批科研院所建立稳固的产学研科技合作关系,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崇明正着力建设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也将通过物联网、智能管控等技术,把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价格采集、农业基地建设等实时数据纳入大平台,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分析和决策依据。

工商资本下乡障碍的破除,将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为保障意向来崇创业者的公平公正,推介会上,崇明适时推出两项利好政策:将30亩以上农用地的流转管理统一集中到区级层面,通过公开交易平台统一发布招租;由崇明区全额出资建设玻璃大棚等农业设施,租赁给经营主体运营,从而减轻投资者进入高标准农业生产领域的压力。看到一系列利好政策向优质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在场的企业家无不为之振奋,期待着早日加入,成为引领崇明绿色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记者 欧阳蕾昵 杨清悦

附件下载:

2018.1.9.2.jpg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