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上海:小菜场 乌中市集
产生日期:2021-10-24 10:51 来源: 新闻综合

周日《新闻坊》,“闲话上海”听我说,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王汝刚。大家好,我是刘晔。刘晔你好。王老师你好。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话题,这个地方你喜欢去的,就是小菜场。小菜场对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事情了,巧是真巧《新闻坊》也上次报道过的,说这个小菜场非常热闹,这个叫什么小菜场知道吗?“乌中市集”对吗?王老师。对,原来这个菜市场和一个国际的奢侈品品牌联合一起搞了一个活动,网上炒得挺火的,没错,很多年轻人,有些是不太去的,甚至于从来没去过的都跑到这个小菜场了,不是为了买小菜,是为了能够拿到这个品牌的包装纸和袋子,然后拍拍照片,拗拗造型,发发朋友圈。有两个菜摊的老板蛮有趣的,说在这里摆了很多时间的摊位了,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人涌进来买小菜,其实这个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什么,小菜场是最接地气的地方,非常有烟火气,但是你买了之后,扔掉什么的,这个我看了也挺心疼的,你要知道,菜来之不易,这都是农民兄弟、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说到从前,买些菜真困难,小菜场里真所谓人间百味都在这里出现了,我们今天的话题就谈谈上海的小菜场,好吗?好的,王老师我知道,其实小菜场是我们上海开埠之后才有的,但是老上海如果说要买小菜到什么地方去买。上海从前很小的,上海开埠之前,不过是松江府下面的小地方,上海周围的地方有人种菜的,出现专业种菜的菜户,种了菜挑到上海来,只要摆渡,拎一幅担子,弄堂里走家串巷,一边叫浦东人卖菜的,最多了鸡毛菜、脱苦菜、黄瓜、茄子、黄芽菜,一听都知道了,有人来买菜了,跑出来了,拎着一个篮子,拎一把秤出来买菜了,你也听不懂了,买菜带篮子你可以理解的,带秤做什么,他怕你缺分量,自己再过过秤,所以买菜的时候带两样东西,带一个篮子,带杆秤,蛮精明的,有种买得多开始出现菜场了,这个菜场据现在历史记载,有几个最有名气的一个是虹口的三角地小菜场,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要三角地小菜场,因为这个路,这个地形是个三角地的,在上面摆摊子,卖菜的里面的货色很多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里面各种各样荤的素的全部都有,这个菜场一开起来方便了大家,于是开出来其他几个菜场,比如有名气的,西摩路菜场,对,八仙桥菜场,对,还有宁海路菜场,就是菜市街你跑去买菜,蛮有味道的。是的,所以因为有了这种固定的场所之后,所以老上海有很多人每天第一件事总要到菜市场去跑一趟的,对的,这个确实是老上海的生活方式,上海的家庭主妇你去看好了,大清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还没有清醒,一面打哈欠,一面拎着篮子去买小菜去了,对,为什么去这么早,她们也有她们的说法,第一,买菜去得早买的东西新鲜,这个是最要紧的有道理,第二,开门七件事门,打开去买好菜,一天的菜买好之后,生活有保障了,所以买菜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对,所以说早上去小菜场人总是最多的,如果你跑到一个地方看到人有许多,你感觉到了吗,有很多人都会说,你看这里热闹吗?像小菜场一样。对,我家里曾经住过的地方离菜市场不远的,这倒确实是每天早上四点半以后,人声沸腾,吵得不得了,越是开秤前面,还要开高音喇叭,到了五点半的时候,一个市场要统一行动,高音喇叭一开只听见打铃,了开秤了,所以非常热闹,但是后来上海这个城市扩展了,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样一来小菜场发生了一个情况,什么呢,菜供应比较少了,政府一看,菜少让种菜的菜弄多种一些,大家一种,推上去又太多了,所以小菜场里一直唱首歌什么呢叫“少啦少啦多啦多”,一会儿少了,一会儿多了,有意思。上海市政府这点做得很明智,这时候就提出来要建立一个“菜篮子”工程,“菜篮子”工程一来上海供应大有好转,这个情况被我的老师杨华生知道了,杨华生老师就根据杭州小热昏有个小菜场,改编成自己唱上海(0506)《小菜场》,所以这个曲子脍炙人口,现在听上去还很有味道的。带鱼看到冬瓜价钿强,他就自高自大就话讲,说到冬瓜啊,你看我带鱼从外地运到上海来,水产公司分配吾到小菜场,你看看,小菜场里的顾客们大家侪来欢迎吾,买待遇的队伍排得迭能长,因为吾么带鱼身上有营养,有磷质蛋白质,外加有脂肪,清炖炖,油煎煎,放点醋,加点糖,甜咪咪,酸叽叽,鲜又鲜来,香又香,我看侬么冬瓜是一不鲜来,二不相身体圆滚滚,好像格老酒甏,不上客的蹩脚货,十斤冬瓜还不及吾一斤带鱼鲞。带鱼嘲笑冬瓜,蛮想得出来的,但是在这说唱当中,我们也能够听得出来,比方他说,水产公司进带鱼到小菜场,卖带鱼的队伍也是排得很长的,对,这个当中,我们也能够听出这种时代的痕迹,确实,正如唱词当中唱到的买什么都要排队,因为当时买东西要票的,鱼要鱼票,肉要肉票,买蛋要蛋票,而且还分为大户小户,你们一家人,如果说是四个人,这个叫小户,四个人以上叫大户,所以最划算的是五个人,五个人算大户了,工人(音)可以加倍了,当时有大户小户根据票子去排队,那么排队,老实说人太多了,票子这么多,怎么排呢,上海人聪明是聪明的,那时候拿砖头、拿破碗、拿篮子都放着,我排在小菜场里跑过去一看,带鱼摊子放一个黄鱼摊子放一个,卖肉的地方放一个,卖蔬菜的地方放一个,先占个位子,等到五点半,高音喇叭铃一摇,你只看见“哗”作鸟兽散,全部跑掉,看情况哪个地方要排得快就冲过去,先去买好再看看,这边也差不多又要跑过去,这简直不像小菜场,像运动员像踢足球一样,踢过来踢过去的,对,卖小菜的人很聪明,很精明,买小菜的人也是蛮聪明,蛮精明的,是的,我们有位老邻居,因为脑子好,调到盆菜柜,台盆菜,盆子装菜不对,所谓“盆菜”就是把有限的一些原材料,根据它的配置给你配成一盆盆菜。比如说,一个空的盆子,他可以捞一把肉皮,放一些花菜,上面放三五根的韭芽,回去只要稍微冷水冲一冲,一炒就是一盆菜。他帮你配好了。一把芹菜,旁边放块肉,放点豆腐干,回去弄弄,就可以加工菜了,这个叫盆菜收票子也划算的,你如果单独去买块肉,可能你一张票子买回去是很大一块,它这个票子收得少,甚至于有时候不要的,这种办法很聪明满足了大家不同的需求,而且可以把菜场很多热销商品和一些卖不掉的货色配在一起,非常聪明,现在说起来超市里面这种配好的半成品也不稀奇,以前就有了,对吗?这个确实是我们过去有些营业员已经很早就这样做了,所以小菜场里面也很能够体现大家的用心、智慧都融入其中,对像我们年轻人真的,刚刚我想想很久不去小菜场,上次去小菜场,还是为了拍“闲话上海”的抖音,去买梭子蟹,最后走的时候老板还送给我一块姜,一棵葱,他说回去一起煮煮,安慰我,我说好的,他说你要多来小菜场,小菜场很有意思的。所以看看,尤其是生活接地气的,其实我也很喜欢去菜场的,有句话说得好,从菜篮子里看形势,供应好不好,一看就知道了,你看,现在多好,从过去时候沿街叫卖,到拎着篮子到菜场里面去买菜,到超市里面去用马夹袋买菜,到现在拿着环保袋买菜,一直到在家里面手指点点(手机)就可以买菜了,这个发展得真快,真所谓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好。观众朋友们,祝愿你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今天话题就到这里,下个星期天“闲话上海”和你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