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驻村指导员管理办公室工作简报(第12期)

产生日期:2020-06-02 16:00      来源: 上海市驻村指导员管理办公室

【组织关怀】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勤皓赴松江区

叶榭镇兴达村看望驻村指导员

4月29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勤皓赴松江区叶榭镇兴达村看望市民政局选派的驻村指导员王劲颖同志。

图片3.png

朱勤皓充分肯定王劲颖同志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工作成效,以及在民宿项目“八十八亩田”落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叶榭软糕”传承、松江大米品牌推广、抗疫情助菜农等方面的努力,称赞他用脚板丈量乡村、用黝黑的肤色交出了民政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的答卷。

朱勤皓强调,民政工作是民生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的温度。民政干部在驻村工作中更要讲责任、讲奉献,为百姓纾困、为农户增收做实事、做好事。他殷切勉励王劲颖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社会组织多维度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和资源融合,延伸稻米文化产业链和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贡献力量。

市民政局组织人事处、办公室、松江区委组织部、松江区叶榭镇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市商务委一级巡视员施金根赴崇明区陈家镇立新村开展结对帮扶并走访慰问驻村指导员

5月20日,市商务委一级巡视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施金根赴崇明区陈家镇立新村开展结对帮扶,并走访慰问驻村指导员、洋山办事处主任科员谭波同志。

图片4.png

在结对帮扶资金捐赠仪式上,施金根书记代表市商务委向立新村捐助结对帮扶资金10万元。他表示,市商务委党组坚决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由机关党委携手相关业务处室共同落实结对帮扶工作,做到提高站位,坚决扛起结对帮扶政治责任;转变作风,切实在结对帮扶工作中锤炼党性;立足岗位,确保把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施金根书记勉励谭波同志扎根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做好上联中促和下帮工作,成为立新村、陈家镇和市商务委的桥梁,更好地促进服务基层和乡村振兴工作。

市商务委直属机关党委、干部处、市场处、电商处、商贸处、崇明区陈家镇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驻村事例】

为民谋福驻基层 引领乡村促发展

——记青浦区练塘镇驻村指导员小组

他们脚下沾满泥土,心中牢记使命。他们是村民群众的“贴心人”,是攻坚克难的“先锋队”,是乡村振兴的“尖刀兵”。青浦区练塘镇驻村指导员小组的9名驻村指导员,带班子、谋发展、跑项目、搞产业,将驻村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抓党建强基础、理路子促发展、办实事惠民生。他们以更高标准、更大干劲,推动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落细、落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活力。

一、党建引领激活初心,建强攻坚克难堡垒

驻村指导员聚焦抓好党建“第一责任”,扎实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组织生活,抓班子带队伍,真正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了聚人心、强组织,指导员们充分利用手中资源,先后组织虹口区区委组织部机关工会等单位来练塘参观学习并与所驻村党组织开展联组学习,牵头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参观鲁迅纪念馆、四大纪念馆、陈云纪念馆和西乡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党员开拓了眼界,提振了信心。同时,积极参与“练读者(今朝阿奴当主播)”和“乡村振兴共奋进,唯实唯干见真章”等主题实践活动,针对部分老党员“学习难、读书难”等情况,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根据年龄、文化水平等“量体裁衣”,采取上党课、送教上门等措施,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二、真情服务践行初心,倾力打造民生工程

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驻村指导员们把百姓需求作为第一目标、把为民服务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就医、交通出行等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排解民忧,把最温暖的援助留给最困难的群众。如北埭村驻村指导员牵头海军长海医院虹口院区医疗分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送医下乡、服务百姓”义诊活动,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来自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等专家医疗团队的专业服务。东厍村驻村指导员邀请上海电视台《帮女郎》民生服务栏目在村开展健康中医义诊活动。蒸夏村驻村指导员走访了解到一村民身患疾病需住院手术治疗,及时联系预约青浦中山医院,安排落实好检查时间、病区床位,为村民解决了燃眉之急。太北村驻村指导员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协调林家草自然村一条近300米泥泞小路的建设问题,解决了周边群众出行难题。东田村驻村指导员主动了解困难学生以及孤寡老人情况,拟定帮困助学计划。与三峡移民家庭子女结对,亲自上门慰问,并为其送去了学习用品及补助金,鼓励其努力学习。泾珠村驻村指导员牵头青浦区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对村内失独家庭、重病党员和高龄老人等23户进行走访慰问,以点带面将结对帮扶落到实处。叶港村驻村指导员牵头淀山湖新城公司下辖企业服务公司党支部与7户困难群众进行帮扶,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三、理清思路坚守初心,共同绘就振兴之路

驻村指导员怀揣一颗为民服务、为党尽责的初心,以务实的作风、实干的态度,兢兢业业为所驻村谋求振兴之路。协调联系虹口区江湾镇街道,把青浦薄稻米、练塘茭白、绿色蔬菜等推送至市民驿站举办的“城乡进博会”。走访调研村内农村合作社和种田大户,建立了季度座谈交流的工作机制,共同探讨规模化绿色水稻种植的前景,并就种植机械化方面提供了专业意见。协助农村合作社获得了区级科技农业发展资金扶持。积极寻找线上渠道——叮咚买菜生鲜平台,推动村内果园和菌菇基地跻身储备供应商之列,让农民也共享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红利。同时,驻村指导员积极参与市区两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2019年,所在的东厍村、叶港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太北村通过区级美丽乡村验收,芦潼村启动区级美丽乡村创建。“利奇马”、“米娜”台风期间,指导员奋战在一线,加班加点排摸险情,及时做好防台抗灾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开通了绿色通道。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他们提前结束假期,指导村两委干部制定分组包干摸排、宣传引导全覆盖、严密把牢防控关的工作方案,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了驻村指导的“关键少数”作用。

练塘镇驻村指导员小组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不仅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村里的“主心骨”,也获得了“三色练塘优秀建设奖”的荣誉。他们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活跃在基层一线,奏响了一场场浑厚激扬的华彩乐章,切实做到了“驻村一任,造福一村”。

金山嘴渔村多策并举  积极推动景区复工复产

复工关系就业稳定,复产关系经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给金山嘴旅游带来了严重影响。渔业村驻村指导员蔡文杰牢记使命责任,结合景区实际,深入一线调研,发挥“参谋助手、桥梁纽带”作用,与渔业村“两委”班子一起,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因地制宜,积极为金山嘴渔村景区出谋划策,搭建平台,引进资源,持续推动渔村景区复工复产。

一、巧搭平台促合作,助力民宿企业复工复产

金山嘴渔村地区共有21家备案民宿,受疫情影响,金山嘴渔村景区的运营陷入停滞状态,民宿业陷入短暂低谷,面临低营收和高成本的双重压力。为了帮助民宿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蔡文杰与渔村公司共同商量对策,在充分听取部分民宿业主的意见基础上,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沟通平台,特邀携程旅行网旗下的途家网和拥有百万粉丝的直播平台“旅游圈”,帮助金山嘴渔村民宿上线销售,助力民宿扩大宣传、推动营销,进一步密切渔村公司与民宿的共生共建关系。通过一系列的现场培训和沟通走访,已有多家民宿与途家网、旅游圈等平台实现合作,大幅提升了五一假期期间的出租率,民宿与景区的合作意识不断提高,良性互动局面初步形成。

二、巧引项目促交流,助力非遗文化产业招商

渔业村和金山嘴渔村景区土地资源紧缺,招商引资主要依靠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繁荣景区产业,蔡文杰与村“两委”班子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认真研究文旅、农旅融合的产业新趋势,结合当地实际,以金山嘴渔村为平台,扩大招商引资,吸引文创企业、非遗传承等项目进驻渔村,努力在现有的海渔文化基础上,丰富渔村的文化内涵,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文创产业生态,先后推动徐汇区旅游促进会、“第二自然”非遗平台、西藏醍醐艺术中心等机构来景区参观考察,部分旅游项目已经实现合作,非遗中心项目正在洽谈中,有力增强景区的发展后劲。

三、巧设舞台促提升,助力服务队伍提档升级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如何更好地增强文化粘性,延长游客驻留时间,让渔村旅游更有文化内涵,是摆在蔡文杰和同事面前的重要课题。蔡文杰与同事认真商量、精心筹备,成功举办2020年金山嘴渔村景区讲解员风采比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讲好渔村故事。景区搭台、员工唱戏。经过他的牵线搭桥,比赛得到了上海市金牌导游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也为景区讲解员提供了一个展示、竞争、提升的舞台。后续景区还将利用这次竞赛成果,通过“项目包干”的方式,继续加强模式创新和激励机制建设,进一步激发员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的热情,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游客。

四、巧借智力促未来,助力持续发展问诊把脉

金山嘴渔村是一个4A景区。目前,景区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金山乃至上海的一张闪亮名片。为了帮助景区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蔡文杰的积极推动下,成功举办“金山嘴渔村专家咨询会”,特邀文旅行业专家,从理念态度、硬件建设、营销策略、激励机制等方面,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帮助渔村景区把准脉,找短板。同时,着眼长远,聘任金山嘴渔村旅游咨询专家10名,引进智力资源,挖掘内生动力,努力为渔村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的持续更好发展,更进一步擦亮金山嘴渔村的4A景区名片。

(蔡文杰,金山区山阳镇渔业村驻村指导员,由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选派。)

推进“三园工程”建设   绘就乡村亮丽底色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和视察上海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制定了符合上海实际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明确将“三园”工程作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抓手之一,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一年来,驻村指导员杨柳青以“抓党建、谋发展、促转化”为总体思路,以推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为核心抓手,力求突破城乡资源不均衡、发展不平衡的难题,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好基础。

一、理思路,谋规划,聚焦“龙头”定位

牵头要牵“牛鼻子”,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重在龙头合作社的特色挖掘和资源带动,杨柳青对此感受深刻。在走访了全村的农民合作社之后,他发现上海红艳山鸡养殖孵化专业合作社属于村内为数不多具有优势发展前景和潜力的龙头合作社,该合作社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种山鸡孵化基地之一,目前正积极寻求在三产融合发展上做出特色、有所突破。杨柳青认为,这样的特色休闲农业正是钱忠村一张“优势牌”。手握这张“优势牌”,他多次深入合作社,共同探讨发展路径,谋划发展规划,助力合作社从单一养殖销售向生态旅游、亲子采摘等多元化营销转变。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红艳山鸡合作社虽有不少土地,但分布零散,难以连贯成片,不利于后续规划实施。鉴于此,杨柳青主动向村委提出重新规划流转地的想法,并会同村委与地块承包人反复沟通,并最终对流转地作出了重新调整。在杨柳青协助下,合作社放宽了心,撸起了袖子,迈开了步子,发展蓝图正在变为美好现实。

二、作“红娘”,促带动,助力农民增收

通过驻村指导工作不断积累和学习,杨柳青认识到,抓龙头发展,关键还在于探索龙头带动效应,让特色优势强起来,辐射更多小农户,为整个村子注入动力和活力。从驻村最初,杨柳青就非常关注钱忠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在调研中,他多次走进党群服务站,走访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了解各方利益诉求,也更加有意识思考如何在协助龙头合作社发展与推动村集体经济问题上做深入积累。他发现,按照以往,钱忠村家庭农场主、小型蔬菜种植户多以传统方式以主,水稻按收购价销往粮库,蔬菜以最低田头价销往批发市场,收益也低。作为“红娘”,自去年底,他开始协调、说服农场主和小型蔬菜种植户们与龙头合作社联动,鼓励改种优质水稻品种和特色蔬菜。眼下,他将“龙头合作社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助推,家庭农场主、小农户共同参与”作为一项课题深入研究,为本村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产销合作,助力农民增收积极破题。

三、打基础,补短板,提升村民获得感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公共服务相对落后,这样的状况在钱忠村表现比较突出,也是村民百姓普遍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杨柳青认为,要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发挥堡垒作用,就要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为此,他主动邀请市区相关部门开展实地调研,并在多方努力和协调下,将钱忠村列入2020年度村庄改造计划。项目有了着落,杨柳青又牵头干起了项目规划工作,指导村干部对改造布局进行设计,优先对村内公共场所设施作全面提升,对与村民百姓生活聚集区,村主要道路,农业合作社周边进行重点改造。按照计划,至2020年底,钱忠村村庄改造项目就将完工,村庄服务功能、村民生活条件以及宜居程度将得到明显提升。

(杨柳青,奉贤区青村镇钱忠村驻村指导员,由市财政局选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