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叶枯病的识别和防治
芹菜叶枯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芹菜壳针孢属侵染所致。
一、发病症状
芹菜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部。叶片染病,一般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渐向新叶发展,病斑初为淡黄色,后变为淡褐色油渍状小斑点,边缘明显,以后发展为不规则斑,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灰白色,病斑中心坏死。后期病斑边缘为深褐色,中央散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柄和茎部受害,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发展后为淡褐色长圆形凹陷病斑,中间散生黑色小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茎秆腐烂。
二、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皮内或病残体上越冬,且存活1年以上。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即染病,产出分生孢子,在育苗畦内传播蔓延。病残体上越冬的病原菌,遇适宜温、湿度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借风或雨水飞溅传播。遇有水滴存在,孢子萌发产出芽管,经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植株,经8天潜育,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病菌在高湿条件下发生,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25℃ ,相对湿度为85%以上。芹菜最适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至采收期,发病潜伏期5-10天。
上海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3-5月和秋冬季10-12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日夜温差大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高温干旱而夜间结露多、时间长的天气条件下发病重,田间管理粗放,缺肥、缺水和植株生长不良等情况下发病也重。
三、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干种子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
(2)茬口轮作:重发病田块,与其他蔬菜隔年轮作。
(3)加强保护地栽培管理:注意降温排湿,白天控温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缩小日夜温差,减少结露,切忌大水漫灌。合理控制浇水和施肥量。发病初期标准大棚内可选用25%一熏灵烟熏剂每标准棚100克,开棚排湿20分钟后进行闷棚熏蒸。
(4)药剂防治:在发生初期开始,每隔7-10天用药防治一次,药剂可选择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