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8年小麦、绿肥作物春管技术意见
一、目前苗情特点
2017年“三秋”期间气候基本正常,夏熟作物二麦适播面积大幅增加,但迟播田块仍占据一定比例,田间苗情不平衡性突出。入冬以来气温起伏较大,且气温整体偏低,对在田作物养分积累和促平衡生长不利。“雨水”苗情数据显示,小麦群体基本正常,个体生长较好;绿肥蚕豆个体偏小,分枝发生少;紫云英苗情转化较快,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同期平均水平。
二、春管措施
根据目前的苗情长势,针对小麦、绿肥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下阶段田间管理应以清沟理沟、肥水管理为主要措施,促弱苗转化,争合理穗数,促大穗,搭建丰产架子。同时,利用“雨水”后天气开始回暖的有利条件,切实落实以普施、重施肥料为关键的各项管理和应变措施,力争麦、油、绿肥丰收。
1、加强沟系清理,降湿保根防冻防早衰
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冷暖空气交替加剧,雨水也将增多;同时,小麦、绿肥作物地上部分和根系都将进入生长高峰。为促进夏熟作物根系生长、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防止出现后期早衰,应坚持不懈抓好沟系清理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冬作的抗冻能力。
上海地区3月份易出现倒春寒,导致农作物发生冻害。冻害发生后,应及时调查麦苗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受灾情况追施恢复肥,降低产量损失。具体措施为:麦子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茎蘖受冻死亡率超30%的麦田,每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3公斤(上限值不宜超过每亩15公斤)。
2、区别作物苗情,巧施返青肥(春苔肥),重施二麦拔节孕穗肥
小麦:“立春”节气总苗数不足45万左右的田块,近期内抓紧普施、重施早春肥,每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或BB肥10公斤左右,确保施肥量达到一生总用肥量的65%左右(氮肥),争足穗;剑叶露尖时施穗肥,每亩尿素5公斤。小麦总苗数达到45万的田块,拔节孕穗肥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叶色褪淡时施用,亩施复合肥10公斤;第二次间隔7~10天后施用,每亩施尿素7.5公斤左右。少数播种早,群体偏大的田块,建议拔节孕穗肥在剑叶露尖时一次施用。
绿肥:前期未施用磷肥的田块,应在近期抓紧补施。“雨水”节气温度稳定上升后,追施速效氮肥,提高绿肥生物学产量。一般每亩施尿素7.5公斤左右。
3、关注草情,抓住时机,适时化除
针对气温回升后,较有利于田间杂草生长的特点,各区应密切关注草害发生情况,并根据植保部门意见,抓住早春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选择温暖天气,根据草相、草龄,选准药剂,及时开展杂草的补除工作。用药时,确保用足水量,做到均匀喷雾,避免漏喷或重复喷。已拔节田块,禁止用药,防止药害发生。
4、预防为主,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二麦赤霉病、白粉病和油菜菌核病是造成二麦产量下降的主要病害,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意见,选用防治效果较好的氰烯菌酯、氰烯・戊唑醇和赤霉清、双菌清等药剂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