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奉贤区水稻栽培技术意见

产生日期:2017-05-19 08:39      来源: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7年,奉贤区水稻生产围绕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以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启动实施的“2017年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年”活动为契机,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为工作导向及目标,结合今年水稻生产茬口条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等因素,大力推广水稻早中晚品种合理配置、水稻机械化种植、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氮磷钾养分平衡施用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注重效率效益提升、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和优质稻产业化发展,助推我区粮食生产转型升级。现就2017年本区水稻栽培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调优水稻品种,合理搭配茬口品种

    今年本区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在14万亩左右。种植品种:杂交稻以“花优14”、“秋优金丰”为主,预计面积9.3万亩;早中熟常规优质水稻品种以“松早香1号”、“沪香粳106”为主,预计面积1.6万亩;其余中迟熟晚粳类常规稻,以“秀水134”为主,预计面积3.1万亩。

    今年水稻种植茬口条件总体优于往年,早茬口面积比例较高。其中,绿肥、冬耕休闲田面积10万亩左右,小麦、油菜茬种植面积1.6万亩左右,早茬口与晚茬口面积比例约为5∶1。根据上述品种生育特性,建议绿肥、大麦茬或休闲地可种植生育期较长的杂交稻,采用机插栽培,育秧时覆盖无纺布,以减轻条纹叶枯病危害;其它类型的茬口建议选用常规稻,以直播栽培为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可搭配种植早中熟品种,实现茬口合理搭配,减少季节、机械、劳力等矛盾;按灌溉机口,同一作物连片种植,避免“水包旱”、“旱包水”现象的发生,充分发挥早茬口早播栽的优势,实现高产稳产。

    二、提高整地质量,坚持适期早播早栽

    整地质量是确保播栽和栽后管理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秸秆还田田块,各镇、街道应严格按照农机部门制定的夏熟作物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业规范和技术路线实施标准化还田作业,并结合肥水管理,减少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直播栽培(包括人工直播及机穴播)的田块,在机械整地平整后,须及时加开横沟和进出水沟系,有条件的在中间加开“丰产沟”,有利于提高播后出苗和苗后肥水管理。

    在提高整地质量的前提下,坚持适期早播早栽,力争管理主动。人工直播稻和机穴播稻一般在5月20至6月10日播种;机插稻一般在5月底至6月12日栽插,适宜秧龄为15-20天,叶龄3.5-4叶,严防超秧龄栽插。对于国庆稻品种,力求早播,采用机插栽培的在5月底完成栽插;采用机穴播栽培的,力争5月20日前后完成播种。

    三、实施精量播栽,建立合理群体起点

    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播种量,实施精量播栽,建立合理群体起点。同时,应充分考虑秸秆还田对直播稻出苗及机插稻缺穴率的影响,适当增加播量,合理调控基本苗数。

    机插稻:杂交稻每盘播净干谷110-120克,折芽谷150-160克,育成的秧块每平方厘米确保有1.7-2.0株秧苗,栽插株距以14厘米为宜,每亩栽插穴数1.6万穴以上,每穴苗数2-3株,亩基本苗保持在4万株左右;常规稻每盘播净干谷120-130克,折芽谷160-170克,育成的秧块每平方厘米确保有2.0-2.5株秧苗,栽插株距以12厘米为宜,每亩栽插穴数力争达到1.8万穴,每穴苗数4-5株,亩基本苗控制在8万株左右。具体播量还应根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等情况作适当调整。

    机穴播稻:常规稻品种亩用种量3.5-4.5公斤,播种行距20厘米,穴距10-14厘米,确保亩播2.0万穴以上,基本苗9万株左右。杂交稻亩用种量2-2.5公斤,播种行距20厘米,穴距以14-18厘米为宜;播种行距25厘米,穴距以12-16厘米为宜,确保亩播1.7万穴以上,基本苗达5万株左右。机穴播的种子催芽至露白即可播种,芽过长会堵塞下种口,造成断垄缺苗,影响播种质量。

    人工直播稻:适期播种,常规品种亩用种量(干谷)4-5公斤,亩基本苗控制在8-10万株;杂交稻亩用种量(干谷)2-2.5公斤,亩基本苗控制在3.5-5万株。播种量根据播期早晚而定,播种早,播种量相应减少;播种迟的适当增加。

    四、适时搁田控苗,有效提高成穗比率

    无论直播或机插,接近或达到穗数苗都要适时搁田(搁田时间最迟不超过7月底),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但搁田程度要依据品种和种植方式而定。

    直播稻要求在达到80%穗数苗时即开始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一般常规稻高峰苗每亩控制在38万株以内,杂交稻高峰苗控制在30万株左右,成穗率70%左右。机插稻要求当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苗(或90%)时开始断水自然落干搁田,多次反复轻搁;一般常规稻高峰苗每亩控制在30万株左右,杂交稻控制在26万株左右,成穗率75%以上。对于国庆稻机穴播栽培的,应结合长粗肥施用,力求够苗期搁田,即当田间苗数达预期穗数苗时开始搁田控苗,高峰苗宜控制在35万左右,搁田最迟不宜超过7月10日。

      五、推广平衡施肥,注重养分合理搭配

    肥料施用应根据不同品种及栽培方式合理运筹,注重氮、磷、钾养分平衡施用。一般情况下,全生育期亩总用氮量(折纯氮)直播稻16-18公斤,机插稻18-20公斤,秸秆还田的基肥增加2-3公斤氮化肥。一般基蘖肥与穗肥比为8∶2(机插杂交稻穗肥用量在15-20%);基肥占基蘖肥15-30%(机插稻基肥用量取上限),分蘖肥占基蘖肥70-85%;氮、磷、钾配比1∶0.25∶0.25左右,高产田块磷、钾肥比例可适当提高。具体各时期的肥料使用建议如下:

    基肥:播种或栽插前施入。对于新平整及肥力较为贫瘠的田块建议每亩增施500公斤左右商品有机肥。一般人工直播稻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10-15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15-25公斤;机穴播稻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15-20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机插稻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25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40公斤。秸秆还田田块耕翻前亩增施碳铵15公斤,以调节碳氮比。同时,应有效控制灌水深度,建立薄水层,减少氮化肥流失。

    分蘖肥:一般分2-3次施,宜早不宜迟。人工直播稻第一次在2叶1心时,亩施尿素7.5公斤;间隔7-10天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25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40公斤。机穴播稻在2叶1心时,亩施尿素5-7.5公斤;于4叶期,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15-20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或尿素7.5-10公斤;间隔7-10天,再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 15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25公斤或尿素7.5公斤。机插稻在栽插后5-7天亩施尿素5-6公斤作返青肥,间隔7-10天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25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40公斤,栽后18-20天视苗情可再亩施尿素4-5公斤促平衡。分蘖肥施用一般在7月5日前结束。

    长粗肥:一般品种原则上不提倡施用。“松早香1号”等国庆稻品种可在6月底前亩施45%三元复合肥8-10公斤,做到带肥搁田,促壮秆形成。

    穗肥:穗肥须在叶色正常褪淡的前提下施用,做到早褪早施多施、迟褪迟施少施、不褪不施;群体大的少施,群体小的多施。“松早香1号”等国庆稻品种不施或少施,若施用,建议在7月10日左右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12.5公斤左右。“沪香粳106”等中熟品种穗肥建议在7月底至8月初一次使用,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10-15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15-25公斤或尿素5-7.5公斤。其它常规稻品种穗肥建议施二次,第一次8月5日前后,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10-12.5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或尿素5-6公斤作促花肥;第二次隔10天左右,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作保花肥。“花优14”、“秋优金丰”等杂交稻穗肥建议在8月5-10日一次使用,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10-15公斤或尿素5-7.5公斤。穗肥施用时间最迟不宜超过8月15日

    六、科学水浆管理,改善根系生长环境

    根据水稻的需水特点,在需水敏感期建立水层,其他阶段增加间歇性断水时间,提高根系活力。具体各阶段管理要求如下:

    1、播种至幼苗期。直播稻保持田间湿润无水,若连续晴好天气,田面开裂时,可灌跑马水,3叶后建立浅水层;机插稻育秧阶段坚持湿润育秧,出苗后建立平沟水,视天气勤换沟水,2叶1心后干湿交替,促根系生长,栽插前排水蹲苗,防止盘土含水过高影响起秧和栽插。对于秸秆全量还田田块,应适当延长前期露田时间和间歇灌溉次数,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少秸秆分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2、分蘖期。直播稻以浅水灌溉为主,二次灌水之间要彻底排干水,切忌长时间深水灌溉。机插稻栽后遇晴好天气,白天保持浅水层,水深为苗高的1/3-1/2,以防高温伤苗,晚上脱水促活棵;若遇阴天,应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根系快速生长;若遇雨天,应开缺排水,严防水淹秧心。栽后第2张新叶生出后短期断水促分蘖发生。活棵后采用“浅水一寸棵棵到、短期落干通气好”的灌水方法。要求灌水深至苗高1/3左右,不淹心叶,灌一次水待自然落干再上新水,如此反复,以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分蘖的早生快发。

    3、拔节孕穗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断水时间不能过长。7月底如果有田块还需继续搁田,一般以间歇灌溉为主;至剑叶出齐(约8月25日)建立水层(减数分蘖期是水稻一生对水分最敏感时期);抽穗前要排水轻搁田一次,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促进抽穗整齐。如遇特别高温,可采用灌深水方法,以水调温。

    4、灌浆结实期:抽穗扬花阶段生长代谢旺盛,应保持浅水层。灌浆成熟期采取干湿交替,9月底前以湿为主,10月份逐渐过渡到以干为主,10月份如不下雨,要灌水1-2次;国庆稻品种,要求抽穗后前20天以湿为主,间歇灌溉,成熟前干湿交替,逐渐由湿转干。切忌断水过早,一般在收割前七天断水,以利养根、保叶、争粒重。

    七、加强植保监测,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全面推广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草害防除,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除草为重点,辅助人工拔除的除草原则。病虫害防治,在切实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力度的基础上,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手段,结合农药减量行动,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及新型药械,推广水稻病虫草绿色防治技术,提倡专业化统防统治,切实抓好各阶段防治工作。具体防治对象、防治日期、用药种类、用药量按植保部门病虫草害防治意见执行。

                      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7年5月12日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