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水产品有自毒素?怎样防范中毒?
①野生河鲀有毒,国家卫生部门规定不能食用。我国河鲀有10余种,除了暗纹东方鲀为洄游品种,其余都分布于海中,河鲀体形酷似潜艇,全身布满花纹,含骨鳞,渔获物中经常会有各种河鲀。河鲀含有河鲀毒素,河鲀毒素为生物碱类天然物质,对体重50kg的人最小致死量为2g,河鲀中毒症状为脸色苍白、眩晕、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因此尽管河鲀鲜美,但普通百姓不宜食用野生河豚。目前,我国市场上禁止销售野生河鲀及其制品。人工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虽然毒性很低,但仍需由专门人员宰杀后方可用于食用。
②海水贝类产品可能会含有贝类毒素,也可能携带甲肝等病毒,建议熟食。当贝类养殖水域出现有毒藻类时,贝类体内可能会富集藻类中的毒素,我国较为常见的主要是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织纹螺可能会富集赤潮毒素,建议不在赤潮高发期食用,食用时将中肠腺去除,减少毒素的摄入。
③不新鲜的青皮红肉鱼,包括鲐鱼、金枪鱼、鲣鱼、秋刀鱼、鲭鱼、沙丁鱼等,这类鱼含高组氨酸,当鱼不新鲜时,细菌使组氨酸转变成组胺,大量的组胺使人产生过敏性中毒。
④某些珊瑚礁海域出产的海水鱼类含雪卡毒素,吃了会中毒。如野生的苏眉、东星斑、西星斑、老鼠斑、青斑、杉斑、芝麻斑、老虎斑、龙趸、红斑、红曹等,均为易感染雪卡毒素的鱼类。在我国可感染雪卡毒素的珊瑚礁海水鱼有45种,主要分布在台湾、西沙群岛和海南岛等地。另外广东、香港等地还直接或间接地从南太平洋岛国大量进口各种活珊瑚鱼,而南太平洋地区正是全球雪卡毒素的主要流行区域之一。香港和广东两地曾发生过大宗的雪卡毒素中毒事件。
⑤体表有明显病灶、带有污物、有异味、死因不明的水产品可能会含有毒素,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