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时候过去了 期待乡村活力归来

产生日期:2023-01-29 16:31      来源: 东方城乡报

  □记者 贾佳

  腊月廿八,松江叶榭镇堰泾村村民春梅和邻居们特地为幸福老人村(又称“上海叶榭社区堰泾长者照护之家”)的老人们准备了手工蒸糕,增添喜气。年前,不少公益爱心企业惦记着村里的老人,专门送来了蔬果、包子等年货。院内挂好的大红灯笼,新贴的福字和春联也让村里多了年味。

  疫情高峰期过,入住幸福老人村的25名老人正逐渐康复,护理人员不敢掉以轻心。“入住这里的90%以上是高龄老人,抵抗力弱,多数有基础病,前一阵子不少老人症状严重,恢复慢,现在还需要悉心关注,好在护理人员的‘战斗力’已经恢复了不少。”上海叶榭社区堰泾长者照护之家接待办主任金桂章说。

  三年多来,老人一直是防疫能力弱、照护需求大、受关注程度高的群体,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严格,养老机构几乎严防死守。去年,幸福老人村采取全封闭管理,行政人员、护理人员都驻扎在村,按照记录在册的统计显示,人均约216天。“特别是过去的一个月,护理人员和老人在短时间内都‘阳’了,发烧、没力气,生病的护理员还要照顾老人,还有老人相继去世,不仅护理难度大,管理压力也很大。”金桂章说,“所有员工把‘家’搬来了,自家老人和孩子照顾不上,情绪上也有波动。”

  回望2022年养老产业的“寒冬季”,幸福老人村创办人之一蒋秋艳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离职、资源短缺和运营成本上升,这些是养老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像幸福老人村这样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面对农村老人群体,在自负盈亏状况下承受的担子就更重。“去年,我们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蒋秋艳说。

  1月16日,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养老机构保护性封闭管理期间用工成本运营支出补助的通知》,该《通知》提到,“将按照养老机构实际收住老人数,以每床20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资金给予补助。”员工封控稳岗补贴也在春节前发放到位,这些好消息让他们感到了“新年安慰”。

  不过,即便是去年疫情形势严峻情况下,在幸福老人村院落之外,一座名为“四房十八间”的叶榭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落成完工,并没有停下“装扮”的节奏。这个新增的养老公共空间融入了乡村创意和生活气息,利用乡村废旧物品进行景观营造,乡村咖啡屋、蜗牛小院等功能区不仅吸引了年轻村民和城里人前来“做客”,一些老年村民还在这里找到了新“工作”。

  幸福老人村所在的堰泾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红村”。不仅因为“幸福老人村”这个沪上养老品牌及其运营模式持续受到关注,还因为里诞生了松江农村的第一个地下党组织,曾走出24位中共地下党员,被誉为“共产党员之乡”。

  新的一年,有新的展望。堰泾村党总支书记沈卫东说:“眼下正在规划‘红村’建设,希望通过策划继续擦亮‘红色堰泾’和‘幸福老人村’两张名片,让堰泾村的老人享受幸福。”

  蒋秋艳的新年愿望很具体。“忙碌了一年,这个春节员工们终于可以轮流回家休息,与家人一起过一个团圆年;也希望尽快度过疫情带来的困难,推动养老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和设想一步步实现,让堰泾村早日恢复从前的活力。”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