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花园式的村庄 ——记浦东合庆镇跃丰村

产生日期:2022-08-22 16:06      来源: 东方城乡报

  □通讯员 汪正刚

  四福桥(即三桥桩、四桥孔)古石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于浦东新区合庆镇跃丰村庄家村民小组前面的沈沙港上。

  从高科东路进入跃益路,右转弯向东入跃丰路,到第一条无名小道便是去四福桥的。看到这一段的沈沙港是最宽阔的,水质也相当的清澈。跃丰村是一座花园式的村庄。结缘跃丰村还是一个小插曲,几次去拍照片,并与村干部见了面,对跃丰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跃丰村没有一块荒地

  合庆镇跃丰村位于东川公路西侧,高科东路、凌空北路交叉于村域;跃丰路自然成了村里东西向中心道路;跃益路在村西段连接益民村,属镇级干道。

  全村五个村民小组、十九个自然宅;人口4767人,地域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680亩,其中粮田246亩,菜地178亩;目前经过土地流转后均有专人负责耕种;林地180亩,也由专人管理,有的已经郁郁葱葱成林,有的是最近两年栽种的。鱼塘25亩,由专业人员承包。

  从高科东路向北进入跃益路,三官塘。河西岸的机播单季稻已经都是两叶一芯开始见绿,跃益路北端和四福桥北边的菜田都是大棚栽种。

  农家面前的“一分三厘”自留地,早玉米已经开始采收,今年的玉米棒子长得既长又大,是一个丰收的产品。紫色的茄子皮色光亮,茄子棋枝叉之间挂满了可以采摘和等待采摘的果实。青里带黄的蓊菜长得嫩嫩的,讨人喜欢。这是跃丰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项“小菜园”的建设活动结出的硕果。

  这里真是一座花园

  刚进入跃益路,东侧就是一组“志勤跃丰”的羊儿吃草的雕塑组合——青青的草地上一群羊儿低下头啃着青草。这是寓意着志气而又勤劳的跃丰人在这片土地上付出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村庄变得更加美丽。

  走在跃益路上,只见东侧的王家宅整个村庄犹如花园一般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家家庭院是美丽的小花园,连围墙外也与庭院连在一片。这也是跃丰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之中“美丽庭院”和“小花园”两项内容结出的五彩缤纷的成果。真是不可想象,如今的农村会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在王家宅东边的小河桥头,有一片小景真是玲珑别致。一位正在挑拣蔬菜的阿姨与笔者聊起这些事时感慨地说:“这都是享受人民政府的福。”

  从宅中回出,在跃益路的北端是跃丰路,跃丰路的南侧就是三官塘河的东西两段(由跃益路隔离),这里只能用一句“饱眼福了”来形容。西边的三官塘河两岸绿树成林,郁郁葱葱;东边的三官塘河岸建设与王家宅相配套,都是用木桩固住河岸。东侧河中是一座水中九曲凉亭,下去进凉亭,看到河岸近水处有不少的螃蜞洞,火红色的、青灰色的小螃蜞,在洞口爬出爬进。螃蜞是需要优质水源才能生存的小动物,可见跃丰村的水质是一流的。

  一位年近九十的老翁在亭子中休息,一根拐杖放在身旁。笔者与他交流时,他告诉我一句话,“你沿着跃丰路向东,看看左手边的,再向东到村里那边也很漂亮。”

  原来跃丰村是在创建上海市级美丽乡村,所以对这项工作做得如此踏实。慢慢向东走去,左手边有四块宣传牌,其中三块是“农耕文化”,一块是宣传四福桥。那“农耕文化”所展示的71幅图片反映了从旧时农村的家常日用器具,从油盏火到电灯;以及农耕从牛犁车耙到现代机械化等等的各种变迁,反映了农村社会不断进步的历程,村里还办起了村史馆,让全村村民能了解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从心底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走到跃丰路凌空路口,看到的就是跃丰村的村名石碑,看到了那高高的老水塔。在高科东路、凌空北路口的西北侧,是一个“美丽跃丰”的小景,那老式的潮汐、山间冲水水车,既有古代之感,又有一种装饰之感,让人心旷神怡,背后就是绿色的稻田。

  饮水思源忆水塔

  这座高高的水塔由跃丰村建于1983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当地群众习惯饮用河水,之后提倡饮用井水。随着工业化进程,一些地区的井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975年,在合庆水闸河南岸,开挖深井,办起了合庆第一家自来水厂(县办),但对跃丰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1970年开始办厂的跃丰大队企业办得红红火火,到1982年,因上交国家利税多而在当时的川沙县声名鹊起。大队在信用社尚有一笔数额可观的存款。于是,大队领导班子决定:办自来水厂,全部由大队投资,不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据《川沙县志》和《合庆镇志》记载,村办水厂,跃丰在合庆境内独占鳌头,而且在当时川沙县境内也属于较早的一批。

  跃丰水塔独特的魅力在于不凿深井,而是从碧波荡漾的沈沙港取水。这样既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因大量使用井水而造成地面沉降。因此,大家对跃丰人羡慕不已。姑娘找对象,优先考虑的是跃丰人。跃丰的姑娘出嫁到他村,户口也不愿迁走。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沈沙港畔水塔昂,嫁女要嫁跃丰郎。只为结缘自来水,宅村变成养人场。”跃丰人民对自己的水塔怀着深厚的感情,像不忘父母养育之恩一样不忘水塔供水之恩,像尊重老人一样尊重历史建筑。如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使命而退役的水塔周边已经建设了绿化小景,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怀旧地标。

  对跃丰村,有一种留恋,有一种敬佩,有一种赞叹!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