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乡村振兴结出了“金果果”

产生日期:2020-06-28 10:58      来源: 人民网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也是“8424西瓜”落户浦东30周年。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浦东农业的金字招牌,“8424西瓜”成为第二届“惠南瓜果节”上众人瞩目与热议的焦点。

乡村振兴离不开优势农产品,优势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如何传承优势农业,发展农旅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远郊的惠南镇海沈村,看其如何把握先天优势,培大扶强特色农产品,奏响田园交响曲。

“8424”成西瓜王牌 鼓起农民钱袋子

皮薄、肉脆、细嫩、汁多、鲜甜……在上海人的西瓜世界里,“8424西瓜”经受了一代又一代上海市民的味蕾考验,成为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独有的夏日味道。

浦东南汇种植西瓜的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之初,勤劳的瓜农们最初引进的是“伊选”西瓜。这种瓜皮薄肉脆、汁多味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是,“伊选”西瓜皮太薄,易开裂,运输途中,甚至瓜农从田里采摘后,瓜就已经破裂了。所以逐渐被淘汰。

2020.6.28.61.jpg

藤蔓上的南汇8424西瓜 葛俊俊/摄

说起“南汇8424西瓜”,这瓜可不简单!198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育种专家吴明珠院士,在浦东南汇地区培育西瓜良种,在几十组的配比试验中,第24组显得最为出色和优秀,故此命名“8424”。这一品种,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但上海浦东南汇沿海地区盐碱地里种出的8424西瓜,糖度更高、口感更好。

2020.6.28.62.jpg

浦东农业金字招牌—南汇8424西瓜 海沈村供图

30年来,8424西瓜品牌不断发展,成为西瓜中的“王牌”,深得市民喜爱,也成为上海第一个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之列的地方农产品品牌。

今年5月,南汇瓜果公司的“南汇8424西瓜”再度获评2020年全国西甜瓜擂台赛中型西瓜综合组冠军,并获评2020年上海地产优质西瓜品鉴评优活动中型西瓜金奖和最受市民欢迎奖。目前,浦东种植“南汇8424西瓜”3万余亩次,年产量12万余吨。惠南镇“南汇8424西瓜”主要种植在海沈、远东、桥北等村。

2020.6.28.63.jpg

海沈村村民老杨与8424西瓜打交道三十年 葛俊俊/摄

2020.6.28.64.jpg

老杨挑出歪瓜裂枣 葛俊俊/摄

一个好品种带动了南汇西瓜产业的优质转型,“南汇8424”不仅鼓起了农民的口袋,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惠南镇镇长徐明宝表示,今年惠南镇将建立起了西瓜水稻轮茬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的质量和效益,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引擎。

产业兴旺: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苏锦山指出,加快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只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质量、稳步推进,才能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

海沈、远东、桥北三村是惠南高标准农业的集中地,优质瓜果等农产品让惠南瓜果节在这里名副其实。8424西瓜示范基地、小三园花卉种植、蛙稻共生示范基地及火龙果、百香果特色农业生产展示基地等一系列农业项目在这里落地。

2020.6.28.65.jpg

海沈村稻田 海沈村供图

如海沈村推进“三个一”工程,营造三个场景:一粒米(稻米)营造“风吹稻浪,碧野悠悠”的自然景观;一片花(花卉)营造“花开四季,自在骑行”休闲场景;一颗果(经济作物)营造“瓜果飘香,流连忘返”丰收盛况,用骑行运动和沪乡文化将农业和旅游串联,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目前,海沈的乡村创客空间已成为地铁16号线惠南东站的一座地标。在这里,坐着地铁来寻梦成为了可能,骑着自行车来探索成为了习惯。

2020.6.28.66.jpg

旅客骑行 海沈村供图

乡村产业发展的兴旺促进了品牌意识的建立。在“惠民农盟”党建品牌引领下,惠南镇形成“印象惠南”特色品牌,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打造了“海沈农联社”,形成了“品牌引领—主体联合—产销对接—利益分享”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为桂峰草莓、绿妮西瓜、苗荟水蜜桃、丹农红美人等知名品牌搭建平台,将指头变拳头,扩大了品牌效应,带动了农业联合发展。

七彩水稻白鹭飞,香甜瓜果乡村美。据悉,海沈村去年已成功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已入围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远东村、桥北村也正积极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文化振兴:沪乡文化焕发活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振兴,更核心的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2020.6.28.67.jpg

居民活动 海沈村供图

惠南镇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定期开展“文明星期六”“文明讲习所”,通过村民点单的方式,最大程度契合村民的文化需求。同时,让乡村文化活起来,在海沈村建设“乡俗文化馆”和“沪乡文化传习所”,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展示传统农耕文化为人们呈现“海沈的原乡生活”,打莲湘、浦东派琵琶也在农村普及。

除了保护传统建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惠南镇还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以自行车运动为核心系列活动品牌,发展具有海沈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文创产品,推动乡村文旅融合。

今年,惠南镇还专门成立了沪乡文化创意促进中心,寻找乡愁的寄托,将融入海沈村等农村发展中“沪乡文化”的挖掘、传承、发扬,同时吸引着更多的“沪乡人”,怀揣着沪乡的文脉与情怀,回归这片土地。

惠南镇党委书记潘秀红指出,将文创、美食、创客、网红经济等多元要素融入产业发展,给产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无限生机,能够使游客追忆乡愁、感悟乡愁、甚至能够通过文创产品、传统工艺品等融合乡村记忆的乡村特色产品带走乡愁。

人的回归:热土+热情,乡村热起来

人的回归,是乡村振兴最本质的推动力。在海沈村,除了自行车奥运冠军钟天使、《沪乡记事》作者沈月明外,海沈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80后”的阮林芳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被称为上海版“李子柒”,虽然出去读书工作了多年,回到家乡,一口乡音毫无违和感。“我希望通过努力能让乡村人生活得更好,让更多年轻人回归乡村。”作为乡村创客的领路人,阮林芳和小伙伴们的“乡村梦”赶上了好时机。

乡村建设绝不只是田园和咖啡,阮林芳从18年开始就参与海沈村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的创建,她将很多新锐的元素带入乡村建设中,并开始实施乡村梦想改造计划,在乡创空间里,摆放着其设计的海沈村“形象代言人”——卡通版“海小天”和“8424西瓜”等文创产品,这些如今是乡村游客喜爱的纪念品。

“哦买噶,这个西瓜也太好吃了吧!多汁鲜甜!买它!买它!”海沈村最年轻的村委干部,如今的网红“庄稼”庄志强,经常在田垦里摆弄着手持自拍杆,和直播间里的网友热情互动。他是土生土长的海沈人,当兵退伍后投身到家乡建设,那年他23岁,一晃8年过去了,8年间,他见证着海沈村成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参与着海沈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2020.6.28.68.jpg

“惠南镇海沈村”抖音号截图 海沈村供图

年轻人想法多、会玩,这一特质在庄志强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惠南镇海沈村”抖音号的主播,粉丝量超过11.2万人,说实话压力不小,找选题、写剧本、拍视频,成了他日常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儿。“一开始我也一窍不通,只能慢慢摸索,根据大家的反馈改进。现在熟练了,几乎不需要太多准备,家长里短就是创作素材,田间地头就是直播间。”

“你为什么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村干部呢?”面对这个被问及多次的问题,庄志强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谁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家乡越变越美、越变越好呢?”

2020.6.28.69.jpg

海沈村日落 海沈村供图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