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上海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生日期:2019-08-28 03:54      来源: 东方城乡报

2019.8.28.1.jpg

2019.8.28.2.jpg

“从品种来说,‘经典款’巨峰和‘网红款’阳光玫瑰搭配包装堪称绝配,一直深受欢迎。”

“我们的产品现在越来越跟不上消费者的‘嘴巴’,比如很多消费者提出,‘现在的葡萄太甜了’,所以我们的栽培方向也要不断调整。”

8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市葡萄研究所主办的2019年葡萄中晚熟品种展示暨上海葡萄销售座谈会举行,来自市农业农村委、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各区农技推广机构,高校专家,各涉农区葡萄种植单位代表齐聚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共同品鉴中晚熟葡萄品种,研讨销售形势,把脉上海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驱动,加速品种结构调整

晶莹剔透宛如翡翠、清新甜蜜芳香玫瑰……很多见过、吃过阳光玫瑰的人都会深深被它所吸引,这也是近些年阳光玫瑰成为“网红”的原因。消费端的火热加速了生产者品种结构调整的进程。

在参加座谈会的企业中,几乎全部种植了这一品种,农工商现代农业园区、上海城外葡萄专业合作社等,种植比例均超过50%,位于上海管家葡萄专业合作社,阳光玫瑰的种植比例甚至超过了80%。

上海阿杰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杰说:“马陆葡萄主题公园示范了‘巨峰+阳光玫瑰’这种‘经典+网红’的品种搭配方式和技术路线,销售效果很好。”

据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王秀敏介绍,葡萄是上海四大主栽果树之一,全市栽培面积5万亩,品种也较为丰富,栽培面积超过1000亩以上的品种有7个,阳光玫瑰也在此列。

“由于上市期的差异,这种搭配8月中旬之后才会出现,能否对两个品种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提升?”针对巨峰和阳光玫瑰的销售组合,也有种植单位对加速品种结构调整提出新的诉求。

经过现场品鉴,专家也给出了“尼娜皇后+阳光玫瑰”“阳光乙女+阳光玫瑰”“雄宝+阳光玫瑰”等品种组合作为解决方案。

各有喜忧,整体销售形势乐观

“今年最主要的变化是网上销售的比例在增加,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总体效益不差。”马陆葡萄协会成员孙杰说。据介绍,今年,其合作社微商微店销售渠道占比提升,物流成本稳定在12元/单,每单销售一般只有几斤,包装用工量增加不少,但由于单价较高,整体效益仍旧比较稳定。

农工商现代农业园区有限公司的顾巧英表示,由于团购数量下降,中间商渠道明显减少等原因,基地葡萄总体销售形势一般。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赵宝明也表示,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减少,以团购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合作社销售均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上海市葡萄研究所副所长、上海马陆葡萄公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单涛表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阳光玫瑰种植面积扩大已经在销售终端价格上有所体现,市场上已经有每斤10元左右的产品,随着投产面积继续扩大,该品种销售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更多的合作社则认为,虽然葡萄上市之初销售不够理想,但随着天气好转、葡萄品质提升,整体销售形势乐观,部分合作社销售进度已超7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葡萄销售呈现出新特点,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平台企业成为地产葡萄销售的主要力量。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介绍,该合作社每天为盒马鲜生供货2000箱左右,门店销售价格与基地销售价格持平。上海徐华果蔬专业合作社同样选择与盒马鲜生合作,当季葡萄已全部销售完毕。

绿色转型,提升品牌化标准化

市农业农村委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李建颖认为,葡萄种植既符合本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也是经济作物中效益最高的品种之一,应做好产业的提升、打造和基础保障,抓住绿色发展转型机遇期。

据悉,连日来,本市的几位葡萄种植专家都聚集在葡萄研究所内,做着大量的测量、品鉴、统计等工作,目的是尽快制定出巨峰、阳光玫瑰两个葡萄品种的定级标准,并计划将其作为技术推广、指导的技术标准。

“研究所专门种植了40个左右的中晚熟葡萄品种,尽管整体上比数年前提升了不少,但同一品种间口感等品质差别仍然巨大。”王秀敏说。而通过制定产品等级标准,确定相应等级的生产技术标准,正是从生产环节解决农产品商品化问题的关键步骤。

“从‘卖’的角度来说,品质是基础,品牌是关键。”上海市葡萄研究所所长、“马陆葡萄”品牌创始人单传伦说,“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好坚持品质优先、适地适种的原则,把葡萄真正打造成商品。”

嘉定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朱维强表示,马陆葡萄产业已经诞生了传伦、管家、品冠峰、文兴等多个子品牌,下一步,将支持马陆葡萄在栽培模式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继续探索,继续引领嘉定区乡村产业振兴。

记者 张树良 摄文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