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入沪动物产品安全“动检卫士”筑起第一道“屏障”

产生日期:2019-07-04 06:28      来源: 东方城乡报

2019.7.4.2.jpg

2019.7.4.3.jpg

2019.7.4.4.jpg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特大城市,上海每年消费的动物产品超过80%由外省市供应。2019年1月~6月,全市8个市境指定公路道口共检查动物及动物产品车辆约14.6万车次,主要涉及活禽244.2万羽、动物产品57.2万吨。上海市对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施行“供沪推荐备案”准入及“指定通道”入沪制度,设葛隆、安亭、白鹤、西岑、枫泾、新联、洋桥、向化8个指定的市境道口动检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市境道口动检站对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查证、车辆消毒、验物、信息登记”等监管措施,发挥着第一道“过滤屏障”作用。8个道口动检站,全年365天防疫检查和消毒,全天24小时不间断受理申报制度,记者走近动检站,记录“动检卫士”一天的工作。通讯员 谢怀东 记者 欧阳蕾昵

|早高峰|

迎接外省市车辆排队报检

6月下旬,上海正式步入梅雨季,闷热潮湿的天气对于一线执勤人员而言是一次严峻考验。6月24日早上八点半,安亭动检站开始当天的交班工作,交接班人员就案件处理情况、收接上级文件通知、注意事项等进行移交。交接后,当班人员开始安排执勤时段及工作分配:户外执法员一边检查消毒机和暂存冷库的运行情况,一边观测消毒药液加注状况,并对消毒通道及报检待验区冲洗、消毒;室内执法员则检查市境道口动物防疫监督信息管理系统联机电脑及二维码打印机的工作情况,上报值班人员名单、记录工作日志、并整理好室内卫生。此时,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入沪的车辆已陆续进入报检待验区,排队取号、申请报检“通关”。记者发现,“早高峰”期间,有较多的车辆排队报检,主要来自东三省、内蒙古及山东等省市的冷冻动物产品。

|中午|

轮流值守、随时待命,

统一行动、协作执法

11点半,到了午饭时间,此时,工作人员要轮流吃饭、换岗。“即便如此,也绝不允许出现户外和室内执勤脱岗现象。”记者了解到,每个动检站每天会安排当班人员3~4名,每2名工作人员“搭档”工作(其中1名户外监督检查,1名室内信息登记核对),户外与室内人员通常每2个小时轮一次岗,其他工作人员则作为机动人员,随时待命,统一行动,协作执法。比如对违法案件查处或受理非指定道口案件移交时,进行现场勘验。

近年来,全市各市境道口动检站对消毒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改装KONLID DPX-4495型自动离心感应机械喷雾器。此外,动检工作还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动检”,比如在检查区、登记室安装高清监控装置,升级上海市境道口动物防疫监督信息管理系统,配备现场执法记录仪,安装智能排队取号器等。

|下午|

一辆接着一辆,

查验供沪冷鲜肉

随着冷链运输、肉类分割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供沪冷鲜肉的数量逐年增加,需要查验的产品种类繁多,增加了监督检查的工作量。整个下午时段,安亭站申报的车辆主要来自河南、山东等省市的冷鲜猪肉,江苏南部等地的活禽和冷鲜鸭肉,郑州双汇、山东汇融等供沪企业的冷鲜猪肉。户外检查一辆车的时间,检查人员已经大汗淋漓,上衣全部湿透,可是他们还要一辆接着一辆,马不停蹄地继续检查。查证、车辆消毒、验物、信息登记……看似单调又重复的工作,却必须时刻紧绷神经。

下午1点25分,一辆从江苏省常州市运往上海市定点活禽屠宰厂的活鸡车辆进入待检区,动检执法人员在对该车辆例行消毒、对活鸡临床感官状况检查时,查获30羽途亡鸡。通过调查、溯源后,初步判定:车上其他活鸡无疫病症状,该30羽途亡鸡因运输加上天气炎热、挤压,应激死亡。动检站随即对其采取监督销毁措施:将30羽途亡鸡暂存冷库中,报送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据悉,本市已建立了完善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对阻止外来疫病传入和动物疫病防控发挥着重要作用。

活畜禽车辆检查时,执法人员必须爬到车厢的栏框上,近距离观察活畜禽的临床感官状况。行人从旁边经过时,迎面扑来一股强烈的“特殊气味”,便下意识地加快步伐捂鼻而过。然而,动检执法员却要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活畜禽,进行逐头(羽)临床感官状况检查。也许有人会说从事这份职业就要学着“习惯”,他们从来不多争辩。

每当高温酷暑或严寒等极端天气时,考虑到长时间等待报检及活畜禽应激等因素,市境道口动检站对活畜禽及动物产品采取“分道报检”:运输动物产品和活畜禽的车辆分别进入待检区不同道段后,优先对运输活畜禽的车辆受理报检。

|傍晚|

联防联控,

不放过任何一例“可疑输入”

以最严监管,守卫安全红线,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容不得丝毫闪失,也容不得“宽大处理”。在整治不法行为方面,“动检卫士”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强化威慑力。目前,市动检部门已建立与市交警等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共治,形成联防联控协作机制,配合做好行刑衔接,不放过任何一例“可疑输入”。

2018年全国部分省市发生“非洲猪瘟”以来,市境道口动检站按照农业农村部和市农业农村委的要求,严格落实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严厉打击非法调运生猪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供沪生猪及猪肉产品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车辆消毒。及时对疫区供沪的生猪及猪肉产品企业布控,严禁疫区生猪及猪肉产品入沪;暂停非疫区生猪入沪,严查非疫区猪肉产品随车携带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报告即“两证一报告”。

|晚高峰|

“一车一证”查验“热气肉”

“晚高峰”时段,车辆较多,基本是“一车一证”。主要是距离上海市2小时左右车程,来自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等省市的生猪屠宰厂供沪的热气猪肉,俗称“热气肉”。此外,还有来自安徽、江苏和浙江等省市的冷鲜鸡鸭产品的车辆。

记者获悉,“热气肉”对猪肉品质和新鲜度有较高要求,主要供大型农产品批发中心,卖相较好,较受市民青睐。动检执法员户外执勤检查时,主要对开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进行检查,对装运的动物进行数量、免疫耳标核对及临床感官状况检查;对动物产品进行数量核对,是否粘贴有动物检疫验讫标志、产品生产地址、日期等信息,并按比例抽检。

|凌晨|

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全程监管

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此时,动检执法人员仍然在忙碌着、坚守着。凌晨前后,一部分车辆是距离上海市4小时左右车程,来自安徽南部和江苏中部等省市供沪的“中温白条”猪肉;另一部分车辆是河北和山东等省市供沪的冷鲜牛羊肉。

信息输入、二维码追踪是肉类投入品质量追踪的基础。为此,本市建立了完善的市境道口动检站防疫监督信息管理及追溯监管系统,对符合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动检执法人员会在随车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粘贴二维码入沪标志并加盖动检站检疫签章。送达本市接收单位后,通过与上海市市境道口动检站防疫监督信息管理系统相对接的二维码接收服务器,读取二维码入场,从而实现对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全程监管。

|下半夜|

“守夜人”还在继续查验、输入

凌晨2点,当人们沉浸在梦乡时,安亭站登记室里键盘打字的声音仍是那么清脆。白天高强度的工作量,让他们感到很累、很困,但即使再困再累,为了能让市民在最佳食用期内买到优质动物产品,他们不弃微末、不舍寸功,坚持着检查完每一辆车辆,输入完每一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数据。记者发现,这个时段,申报的车辆主要来自上海周边冷链中转企业、供大型连锁超市的冷冻动物产品,如供大润发、欧尚等超市。车辆多为“一车多企”,即一辆车上运输多家供沪企业的动物产品,随机抽查时,工作量较大。

夜很静,路灯也是那样“安静”地泛着黄光,白天车辆来往较多的312国道上此时已经鲜有车辆经过,可是这些“守夜人”的身影依然矗立着,“风雨不动安如山”。

|清晨|

完善案件材料,统计当班数据

越是平凡处,越是见初心。当6月25日的晨光来临时,安亭站的执法人员仍在工作,那一双双眼睛布满了血丝,却透露着炽热的激情。8点之前,他们开始准备交接工作,再次完善查处车辆的案件材料,统计好当班数据。记者了解到,安亭动检站每天检查消毒车辆平均100辆,登记数据平均200条。

一个普通人,或许可以偶尔熬夜不睡,一天如此,一个月、一年,十几年如一日呢……在动检人的眼里,无论寒暑晨昏还是烈日暴雨,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意志默默地坚守着岗位。他们打乱了作息规律,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光,无私无畏、忘我无我,像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勇毅笃行、积极作为,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们用平凡的坚守诠释责任、敬业,以无悔的担当书写灿烂人生,致敬!“动检卫士”。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