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试水大棚“虾稻共作”生产模式:市民可更早品尝到地产水稻与小龙虾

产生日期:2019-04-16 08:31      来源: 东方城乡报

2019.4.16.2.jpg

2019.4.16.3.jpg

这两日一早,水稻插秧机的轰鸣声便在上海郁郁葱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内响起。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3亩南粳46号水稻苗在短短1小时内便整整齐齐地扎根在了4座大棚内。记者从嘉定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郁郁葱葱”是嘉定首家试水大棚虾稻共作的专业合作社。

上海郁郁葱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嘉定区华亭镇双塘村,占地145亩,从2016年起试点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目前主要有72亩露天水稻田,4座龙虾生产育苗棚,4座水稻大棚投入虾稻轮作生产。据介绍,虾稻共作模式讲求水稻和龙虾两者互利共生,春季水稻育苗,经过15至25天左右放入龙虾苗,让龙虾与水稻共同生长。小龙虾帮助水稻除虫,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水稻田则为小龙虾提供遮阴避暑且干净整洁的活动场所。该模式下,两者品质与收益皆有所提升,且全程不施化肥农药。一个周年可收获“一稻三虾”。虾稻轮作模式利用稻田空闲时间进行小龙虾生产。该模式将种植业和渔业有机结合,实现“一水两用、粮渔双收”的经营格局,既充分利用耕地进行养殖,又确保粮食种植面积。

去年,“郁郁葱葱”在嘉定区第三届稻米品鉴及品种推介会上摘得”优质大米“奖项,3.5万斤大米悉数卖出,尝到甜头的合作社负责人刘克坤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去年底合作社新建了4座水稻大棚,于今春开始试水大棚虾稻共作。刘克坤告诉记者,在大棚里种养水稻和小龙虾的模式在上海地区尚不多见,若此次试验成功,将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稻大棚育苗保温性能好,采光面积大,便于通风,有助于炼苗,可缩短水稻成熟周期”,农技专家介绍,“郁郁葱葱”种下的这波水稻预计于今年9月中旬便可成熟,与露地种植同品种水稻相比,可提前整整2个月上市。此外,育苗和管理可以全部在棚内进行,不受天气限制,将有效减少人力成本。刘克坤计划再过10天左右将育苗棚内个头适宜的龙虾苗投放入大棚水稻田里,预计到今年11月左右可收获第二批小龙虾。 

今年,郁郁葱葱首批春季商品虾已面市,地笼里收获满满,个头大的,一只便有1两多重。正值龙虾季,交易者络绎不绝。3月20日至今,合作社已售出400~500斤小龙虾,每斤售价在40~50元左右。刘克坤表示,今年试点大棚水稻与龙虾共作,不仅水稻可以提早收割,大棚内的恒温条件还可以给小龙虾带来更好的生长环境。小龙虾存活率提高,品质更好并有望更早上市、错峰出售,在为农户带来收益的同时还能更早满足市民的口腹之欲。

目前,嘉定在安亭、外冈、徐行各镇虾稻田种植量已达570亩,今年将进一步扩容,大棚共作模式试点成功后亦有望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见习记者 赵一苇 摄文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