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筑好上海的生态屏障?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来告诉你

产生日期:2018-09-04 16:00      来源: 东方网

W020180905518077694931.jpg

9月5日上午,“2018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第七届)”在崇明区开幕,本届论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为主题,邀请了50多名来自于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以及国内的著名专家,为崇明生态建设献言献策。

崇明是上海重要的国际海洋装备岛、优质水源地,是上海连接长三角的重要桥头堡。作为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崇明拥有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和中华鲟保护基地,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净土”。

近年来,崇明致力成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标杆与典范,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崇明案例。

“2001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定位。2003年,崇明生态岛建设正式启动。”中共上海市崇明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政在论坛开幕作主旨演讲时表示,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建设,崇明实现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6.2%、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77%、森林覆盖率25.7%,并承载了全市约40%的生态资源和50%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了上海空气质量最优、绿地面积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201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布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举全市之力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2018年,崇明2035总体规划发布,明确崇明要建设成为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人居品质等方面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成为世界自然资源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地、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长江生态大保护的示范区。

W020180905518076912791.jpg

美丽乡村(崇明庙镇)黎军摄

如今,崇明正积极推进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努力把崇明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作为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主战场,崇明正全力打造上海“最美乡村”。

“世界级生态岛”怎么建?“最美乡村”是什么样子的?在今天的开幕式上,中共上海市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似乎告诉了我们答案,他说:“我们坚持做深‘底色’,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做厚‘绿色’,全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做足‘成色’,大力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海洋装备产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及新兴产业,推动更富内涵、更有质量的发展;做亮‘彩色’,把崇明建设成为上海的‘大花园’、长三角的‘中央公园’。”

W020180905518077076116.jpg

寻觅(崇明新村乡)袁德庆摄

为此,崇明制订了一系列硬指标,到2020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左右;持续推进林业建设,着力打造海上森林花岛,建设花路花溪花村花宅,推动森林覆盖率达到30%;不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强滩涂湿地保护,推动自然湿地保有率达到43%;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推动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到78%。

当下,崇明正在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与农林废弃物处理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至今年年末崇明将实现全域新能源公交车的全覆盖。

产业方面,崇明将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积极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科创体系、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结构优化、绿色生产、引进培养优质经营主体、品牌发展、科技创新“五大专项行动”,努力把崇明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崇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居署及联合国粮农组织支持,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协办,由崇明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崇明区农业委员会及上海科技会展有限公司具体承办。

记者 奚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