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摸清上海森林“家底”
产生日期:2017-05-10 08:28 来源: 新民晚报
沿海防护林
经济果林
风景林
水源涵养林
上海虽然是个少林地区,但在林业部门的努力下,森林面积逐年来在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市林地面积111275公顷,森林面积98687公顷,森林覆盖率15.56%。在郊区,已新建、改建了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以及林地、绿道等。林地面积和森林面积居前的分别是崇明区、浦东新区、松江区。
而在植树造林的各项工作中,森林资源监测一直是关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制定考核目标的有效手段。从之前的5年一次森林资源监测,到如今的年度监测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再到建立一套成熟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上海的监测手段越来越先进。
急需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十二五”期间,坚持规划先行,以《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上海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为引领,以林业三年政策为抓手,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建设,森林资源稳步增长,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支撑。
2012年始,上海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各区(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分别签订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将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作为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然而,之前每五年开展一次的森林资源监测,不能满足社会对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成效的关心关注,不能满足各级政府对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等管理需求,不能满足林业建设与管理及森林经营的需求。
因此,建立一套满足国家要求、符合地方实际需要、能及时反映年度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
实现资源数据年度动态更新
按照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上海市于1999年参加了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正式建立全市固定样地体系,并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组织开展了第七次和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全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逐步规范和完善。
2004年,本市开展了第一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查清了全市森林资源现状及全市林地、林木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情况,建立了全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009年,开展了第二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此次调查采用0.25m分辨率航片作为调查底图,小班区划面积最小为200,四旁树和城镇零星树木全部落实到具体地点,并增加了土地属性、土地取得方式、养护主体等管理属性调查内容,建立了单机版和网络版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市超过70万个地籍小班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化管理。
2012年和2013年,在国家林业局华东院的指导下,上海市林业局组织开展了两次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试点工作,除活立木蓄积量外,其他森林资源数据都实现年度动态更新,其成果运用于林业管理决策、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森林经营管理、公益林生态补偿考核等。
先行先试开展一体化监测
为进一步完善上海市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准确掌握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满足上海市森林目标责任制考核等管理工作对森林资源年度出数的需要,实现国家和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一盘棋”,森林资源“一套数”,森林分布“一张图”的目标,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上海市林业局决定以2009年度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为本底,在2012、2013年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试点工作基础上,结合上海市2014年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先行先试,开展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
2016年度森林资源监测,以2015年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结果为本底,以区划调查产出全市林地和森林面积等各类数据,查清了全市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属性因子等现状和动态情况,完成了全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和森林资源数据库的年度更新。
记者 金旻矣 通讯员 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