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东滩绿港”大米抢滩“上海滩”

产生日期:2016-10-11 01:50      来源: 东方城乡报

  9月29日上午,地处崇明东滩的上实东滩农业行政中心迎来了上海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领导专家,以及苏宁易购、菜管家等电商平台和家乐福、欧尚等商场超市老总等嘉宾。在2016年东滩绿港新米上市启动仪式上,上海上实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梁就农科院校“产学研”技术支撑和线上线下销售等方面与合作方一一进行签约。在嘉宾们手掌的按动下,闪烁着“东滩大米”的圆球转动起来,作为“东滩绿港”系列品牌之一,首批40吨印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东滩大米”(“南粳9108”)投放申城市场。“东滩大米”以其清香软糯弹性的口感,在赢得市场口碑的同时也让国庆长假休息在家的市民享有了好口福,成为上海米业的后起之秀。

  上实“东滩绿港”大米抢滩上海米业市场的底气何在?“东滩绿港”大米种植于崇明东滩,在一片围垦而成的原生态土地上,日照充足,水系发达,从而灌溉出了对健康极为有益的弱碱性大米。而且,一年只生长一季的稻米,营养丰富,米味十足。李国梁说,“我们从选种、种植、烘晒、加工、销售各环节实行全产业链管理,坚守只做当年新米、现碾现卖的原则,保证东滩大米好吃、营养、更安全。”

  上实东滩绿港农业园区占地面积为8.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为4.3万亩,承担着上海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基地、生态示范基地和农业旅游观光基地重任。作为园区运营实施主体——上海上实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跟踪世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秉承“竭诚生产安全食品,用心创造美好生活”的经营理念,基本形成了五谷杂粮、绿色瓜果、新鲜时蔬、观赏花卉、畜禽肉蛋五大产品体系,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21世纪崇明岛的全方位开发和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上海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多作贡献。

  对接国计民生

  链接生态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从量的关注越来越多转到对质的要求,且这个要求更会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及个人的认识的提高而越来越高。如今消费者还能吃什么?上实东滩顺应建设世界级崇明生态岛这一趋势,以成为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为目标,建设由东滩生态城、湿地公园、农业绿港三大园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生态示范区。其中上实东滩绿港农业园着力推广生态低碳循环现代农业,努力为城市生活更美好提供坚实的基础。

  何谓生态低碳循环现代农业?李国梁告诉记者,园区共包括四大循环,分别是:鸭蛙稻共生系统、气电热肥循环系统、林下复合经济循环系统以及生态城镇、绿港农业、湿地公园一体化系统。

  鸭蛙稻共生系统:是一种有机水稻的生产模式,水稻为鸭蛙提供良好生长环境和天然饵料,鸭蛙为稻田除杂草、吃害虫并提供养分。

  气电热肥循环:是通过CPU中心将农田产生的秸秆等有机废物转化为沼气、电能、热能和生物有机肥,电能用于工程自用及配套项目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热能可以为温室大棚供热,有机肥用于农业种植。

  林下复合经济共生系统:包括生态林地白山羊养殖和菌菇种植,林地为白山羊提供牧草和放养空间,羊粪尿作为有机肥改良土壤。菌种生产、菌包种植,产品采收后包装销售,菌渣回到林地提高土壤肥力。

  生态城镇、绿港农业、湿地公园一体化循环系统:即湿地为绿港农业和生态城镇保障生态环境,绿港农业为生态城镇提供优质农产品,生态城镇则带来终端客群,三者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确保农副产品质量

  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基本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也成了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上实东滩绿港农业园区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同时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更加注重包括农产品种子及土壤在内的全过程管控,降低危害物污染的风险,优化检测技术,强化追溯体系建设。园区稻米、蔬菜、瓜果分别获得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

  上实东滩绿港农业园区通过十多年的洗盐改土,土壤改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尤其是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良水体循环、压低地下水位;种植林带、草被植物,防止风蚀和返盐;采用水旱轮作倒茬机制,杜绝次生盐渍化发生;采取绿肥肥田、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播种豆科植物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近几年来,园区还投入巨资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装备更新,提高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为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依托农业科技支撑

  打造生态农业品牌

  回望上实东滩绿港农业园区的科研历程,记者惊喜地发现,每年的业绩着实耀眼:“崇明东滩基础设施生态化研究”获得上海市2006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出口蔬菜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获得上海市2007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农用化学品污梁控制关键技术集成及其示范应用”获得上海市2009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组织的稻麦高产创建示范方评比活动中,上海上实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连续多年荣获“一等奖”;“东滩绿港”牌“南粳46”大米荣获2015年全国第十五届稻米大会“最佳优质食味大米”第一名,“沪软12-12”获得最佳食味大米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上海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大力合作,健全“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不断提升绿港农业技术水平是分不开的。在这次东滩绿港新米上市启动仪式上,李国梁宣布,上海上实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买断由上海农科院培育的“沪软12-12”新品种,将成为企业抢占上海米业市场独一无二的新品大米。

  与此同时,通过科技部、上海市课题的实施,进行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与示范、盐碱土壤生态修复和地力提升技术研究、稻麦两熟碳汇倍增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稻麦优质高产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林地耐盐药用植物的筛选与应用研究等,为东滩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走进蓝天碧水、空气新鲜的崇明东滩绿港,想象一下城市区域经济森林可以在炎热的夏天提供树荫,其实那更多是像上实东滩绿港农业园区所带来的生态效应。在城市区域的周围,广袤绿色田野和河流等天然屏障大大减轻了风暴和热岛的不良影响,同时,还为城市带来新鲜大米、蔬果、水产品等安全食品……

  上实东滩绿港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帮助城市变得更富有弹性和活力,更让人们可以零距离接触大自然,即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解决雨水收集、空气质量和城市热岛效应挑战;保护水源地和集水区,以确保城市所需要的清洁水;通过维护城镇间及周边的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稻田和湿地保护,减少城市洪水风险,总之,绿色低碳现代生态农业将自然力量带回城市,在让人们吃上安全食品的同时尽情享受体验美丽的田园生活,这就是上实绿港生态农业园追求的愿景。

    记者 忻才康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