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产生日期:2016-05-17 02:19      来源: 东方城乡报

据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消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上讲话强调,“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都市现代农业要走在前面,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中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支持保护,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形成功能多样、高效生态、产业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韩长赋表示,近年来,农业部把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各大中城市把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五个新特点。

——“菜篮子”供给保障能力有新提升。大中城市设施农业加快发展,“菜篮子”产品品种更加丰富,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2015年,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36个大中城市蔬菜、肉类、禽蛋等自给率稳定在80%左右,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平均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2%、99.3%和95.4%。

上海市建立了绿叶菜调控制度,实施蔬菜价格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每年投入超过5亿元支持蔬菜生产,绿叶菜自给率达到90%以上。

——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取得新进展。大中城市资本、科技、信息、人才等要素在加快向农业聚集,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农业,现代设施装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正在广泛应用,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天津市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和设施农业提升工程,种养业科技水平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50%,劳动生产率提高20%。

——都市农业产业形态发生新变化。大中城市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加快推进,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成都市每年举办各类乡村节会活动100多个,把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2015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400万人次。

——规模化经营主体培育取得新突破。大中城市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纪人活跃在生产经营一线,“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加快发展。

南京市建立了面向新型经营主体的无担保、无抵押惠农贷款基金,2015年家庭农场达2609家,比2013年增加一倍,受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占农业从业者的比重达到45%。

——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各大中城市把现代农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反哺作用,着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015年36个大中城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1,低于2.73:1的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市国民收入分配向农村倾斜,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投向郊区农村的比例达到5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69元,其中财政补助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要立足当前、着眼“十三五”,重点是抓好“六推进”、实现“六提升”:

●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供给保障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大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生态涵养功能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