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绿色生态网络,提供优质生态产品 计划推进实施“十大”重点工程项目
产生日期:2015-12-24 05:11 来源: 东方城乡报
“十三五”期间,上海计划通过推进实施“十大”重点工程项目,加快形成系统均衡的绿色生态网络,实现生态和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机串联,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1、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重点推进近郊绿环、沈海高速、大治河等骨干路网“一环七纵九横”、骨干河道“八纵九横”生态廊道建设,面积约5万亩。加快金山化工区、合庆、青松走廊、老港周边防护林建设,面积4.5万亩。共计9.5万亩。
2、城市绿道建设工程。按照市域“三环一带、三横三纵和一区一环”布局要求,建成外环绿道、黄浦江滨江绿道、环崇明岛绿道等18条重要“城市绿道”及公园绿地绿道,总长度1000余公里。通过绿道串联现有绿地和公园,打造城市慢行系统,增强生态系统的连通行,在城市中形成一个生态安全格局,从而真正实现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的串联。
3、立体绿网建设工程。加强屋顶和立面绿化景观营造,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新增立体绿化网络空间200万平方米以上。
4、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结合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农田林网化率达到6%以上的要求,实施农田林网5万亩。
5、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工程。按照中心城区和郊区建成区3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的覆盖要求,实施扫盲绿地500公顷以上。其中,中心城区建设150公顷,郊区建成区建设350公顷。积极推进建设黄浦江滨江绿地150公顷,大居结构绿地550公顷,楔形绿地1000公顷。结合城市更新,新建改建“口袋公园”100公顷。
6、郊野公园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实施廊下郊野公园、长兴郊野公园等7座郊野公园一期建设,面积36.32平方公里;新建改建临港、奉贤森林公园2座,面积2.1万亩,其中临港新增林地1.5万亩;实施基本生态网络空间造林6万亩;结合198工业区转型增绿,新增造林2万亩;按照规划布局,推进未成林地改造固化林地面积3万亩;实施30处,每处不少于300亩的林地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开放式林地1万亩。
7、外环生态专项工程。新建宝山、普陀、嘉定、闵行、浦东等5个区外环生态专项工程282公顷,累计完成外环生态专项1285公顷,基本完成外环绿带建设。
8、老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继续实施上海植物园等40座老公园改造,完善老公园设施和功能,提升公园特色和园容园貌质量。
9、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建设工程。完成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建设(6000吨/日),全市焚烧设计能力达到19300吨/日。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6400吨/日,其中就地处理500吨/日,就近处理1300吨/日,集中处理4600吨/日。全市新增转运站13座,新增转运能力8350吨/日,改造转运站6座。
10、老港生态片区建设工程。除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外、实施全市湿垃圾应急处理项目(500吨/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焚烧残渣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基地道路配套建设项目,新建科普教育基地。
记者 陈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