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用科技托起农村残疾人致富梦 送技术到田头鱼塘

产生日期:2015-06-01 05:13      来源: 劳动报

 

据《劳动报》5月31日报道,这些天,奉贤区奉城墩外村9组的双下肢残疾人顾品龙脸上堆满了笑容。原来,他承养的虾塘赚钱了。而前一阵子,虾苗病情严重,该区养虾专业户几乎没赚到钱,有不少人家出现亏损。顾品龙怎么就赚钱了?他说,这得归功于区残联与区农委联手建立的“奉贤区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

据了解,奉贤区现有7500余名以家庭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疾,加上缺技术、缺物资、缺市场信息,对这些农村残疾人来说,依靠种、养殖业而致富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针对这一情况,该区残联、区农委经多次调研、磋商,联手委托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对全区农村残疾人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助残。

教培中心针对残疾农户的需求,分别举办了种植类、养殖类、职业技能类、政策法规类、社交礼仪类等培训班136个,培训残疾农户6982人,接受科技助残服务的对象达1507名;年度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使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100%。中心还设置蔬菜瓜果、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林果花卉等5个专业技术组。为及时掌握助残对象家庭生产情况,教培中心安排5位专业人员电话联系助残对象,经常性与助残对象进行沟通,做到每月至少2次电话联系,并将信息及时传达给结对的入户指导员。指导员与助残对象签订科技助残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工作要求、助残范围、上门频率等。

顾品龙正是在助残指导员陆春明的精心带教下取得成功的。庄行存古七组残疾人朱新珍也在助残员的指导下获得成功。朱新珍和丈夫2014年种植水稻53亩,如果按照老路子种稻,减去租地费用以及人工、机耕、机械收割等费用,所余利润很薄。但在中心派来的农业推广研究员王玲燕指导下,2014年,朱新珍家水稻亩产690公斤,比周围农户家亩均增产55公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