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枫泾镇新增116户家庭农场
产生日期:2014-07-25 00:22 来源: 东方城乡报
记者 卢连明
本报讯 6月30日至7月5日,金山区农业学校到枫泾镇举办了一期粮食家庭农场主岗位培训班,该镇的138名家庭农场主参加了培训,听取了有关专家和领导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要求”、“水稻优质高产主要生产环节与关键栽培技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水稻育插秧技术”、“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及田间档案管理”、“二麦、油菜、绿肥冬季作物主要生产环节与关键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技术”等8堂讲座。许多家庭农场主说,“农校把培训班办到了家门口,专家把种田经验和技术送上门,为我们办好家庭农场帮了忙,鼓了劲。”
枫泾镇是金山的农业大镇,目前已申报家庭农场223户,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占全区家庭农场申报总数的40.7%;其中粮食型家庭农场200户,承包水稻面积27765.23亩,已占全镇粮田总面积54.4%,粮经型家庭农场5户,承包水稻面积731.9亩,经济作物面积194.3亩,经作型家庭农场18户,承包面积1026.9亩。
该镇的家庭农场发展步子为何迈得这么大、这么快?
该镇农技站副站长王亚林告诉记者。“由于政府实行了惠农强农政策措施,办家庭农场种粮食的收入比做工要高出一倍左右,甚至更多。”王亚林以去年为例,给记者算了种粮家庭农场的收入明细账。去年,全镇水稻平均亩产1180斤,每斤收购价为1.45元,计1711元;二麦平均亩产为512斤,每斤1元,计512元;加上市区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扣除农药配送,每亩为208元,再加上区对种粮家庭农场每亩补100元,两季秸秆禁烧补贴90元,总计为2621元。支出部分每亩土地流转费850元,肥料130元,人工480元,除草药水和水稻机收115元。加上二麦的机收、人工、肥料、除草、晾晒等费用每亩370元,总计支出为1945元。每亩的净收入为676元,如果种100亩粮食就是67600元收益。如果种优质水稻产量高、售价也高,每亩净收入则可达800多元。
该镇长征村10组村民秦建斌与妻子沈纪凤,承包粮田190亩办粮食家庭农场,由于科学种田,精心管理,去年,种植的水稻亩产达1250斤,仅出售粮食年收益达15万元。秦建斌又是一个农机手,既帮助农户耕田,还帮助农户机插秧,又可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今年34岁的卫星村6组村民张华放弃上海企业工作,回家乡种田,与父母三人共计包地161亩,办的是粮经型家庭农场。去年种的二麦亩产值比面上增收80元,水稻亩产值增收90多元。他在25亩黄桃树下插种季节性蔬菜,亩产值达2000元。去年,总产值达36.84万元。今年,张华打算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新增果树种植面积,引进早熟水蜜桃,下半年开始在桃园放养1000只鸡,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整体效益。
据王亚林介绍,现在枫泾粮食家庭农场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从耕地、平整、育插秧、收割、运输等,都可进行机械化操作,种田已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辛苦了。政府农技管理部门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改善,今年该镇还新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专门服务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小组。由于枫泾的家庭农场数量较多,为了少影响生产,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争取区农校的支持,把培训班放到枫泾来办,受到了参训家庭农场主的欢迎和好评。
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王亚林坦言,目前该镇家庭农场主队伍中,仍存在着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223个农场主中50岁以上129人,占56%;初中和小学文化191人,占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