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事节庆的舞台让给农民
产生日期:2014-06-26 02:52 来源: 东方城乡报
那些种茭白卖茭白和“茭白节”的故事
进入6月,青浦区练塘镇农田里茭白长势喜人,田头碧绿连天,又到了茭白收成的旺季。而作为该镇一年一度的传统农事活动———茭白节,不久前刚刚落下帷幕。与往届不同的是,在进一步提升茭白知名度、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本次茭白节又新增了红色古镇旅游文化活动和第三届青浦区品牌展销会环节,整个活动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结合看点颇多。水乡练塘镇,有着丰富的水系资源,茭白的生产与销售在该镇已经形成了一个主导产业。2008年,“练塘茭白”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也就在那一年,第一届茭白节应运而生,如今,已连续举办六届的练塘茭白节,不但在当地农民心中可谓家喻户晓,而且成为越来越多的市民休闲“轧闹猛”的理想选择。是什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节日?节日给当地茭白种植户带来多大收益?政府如何以“茭白为本”走绿色转型之路?日前,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近美丽水乡———练塘。
□记者 尹寅
打响品牌
农民科学种植有奔头
6月12日,已到中午时分,青浦区练塘镇秋华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谢秋华带着几十个农民还在田头忙碌着,有的在田间采收,有的在包装捆扎,有的则在田间疏苗。作为该镇最大种植面积的家庭农场负责人,谢秋华不敢有一丝懈怠。“从早上5点钟就开始干了,这些天日日如此,就想着把这些成熟的茭白及时销售,可以卖个好价钱。”谢秋华一边帮着老农包扎,一边对记者说。“今年天气较热,地产绿叶蔬菜供应充足,茭白的市场销售价格持续走低。但好在‘练塘’茭白质量有保证,声誉在外,合作社销售不受影响,价格和去年基本持平。”
谢秋华是土生土长的练塘镇泖甸村人,从事茭白销售已有20多年。2009年,他和5个练塘本地种植户共同成立了上海秋华农产品合作社,从事茭白的种植和销售,合作社以自产自销、社员“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形式,统分结合、规范管理。
据谢秋华介绍,茭白作为水生蔬菜,安全生产、严防“农药残留”是重中之重。他曾向镇里作出承诺:如果我的茭白测出使用化学药品,你们就把我全年的农业补贴全部取消。为此,每过一段时间,他会到各家田头随机采样,然后送到农副业公司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所有农户都被百分百覆盖,而在采收进入批发市场时,还要再经过几道安全检测关。到目前,市、区每年七八次不定期的蔬菜无公害监测、茭白上市期镇农副业公司每天进行的残留农药检测等,合作社茭白检测合格率都达100%。谢秋华在履行承诺的同时,也得到了区农委的青睐,连续3年,区农委的“茭白实验田”都设在他的茭白生产基地内,也为提高其自身茭白品质提供了保障。
如今,在谢秋华的带领下,合作社从最初的5位股东,逐步吸引115户农户入社入股,流转经营面积也从262亩发展到如今630亩,带动周边农民300余户共同致富。“自从有了秋华农产品合作社,茭白再也不愁卖不出去,卖不上价了!”茭白种植户们面对着成片的茭白田开心地说。
“创办茭白节的初衷,就是要提升‘练塘茭白’的知名度,从而提高茭白价格,让农民增收。目前,全镇茭白种植大户已达45家,每年的茭白节都为他们带来不少收益。”练塘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刘静俊对记者说。而当记者问及谢秋华,每年政府举办的茭白节,到底给农民带来什么好处时,谢秋华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茭白节已举办六届,从第二届开始,我都在茭白节上设摊卖茭白和茭白干,随着节日客流量一年比一年多,今年茭白销售非常旺,每天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真希望节日的展销时间能长一些。”
据了解,近几年,谢秋华家庭农场共生产销售茭白突破1750余吨,总产值超过422万元,家庭年收入达50余万元。练塘茭白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而且增强了练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好的途径,成了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练塘镇目前全镇年种植茭白2.6万亩次,平均亩产3.12吨,实现产量8万吨左右,总产值近1.5亿元。
搭建舞台
村民自编自演过足瘾
“还记得茭白节创办初期,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都会邀请一些文艺名家前来表演,可随着村民越来越强的参与度,现在这个舞台完全就交给他们了。”对于从第一届就参与筹办的副镇长陆水军来说,这个舞台主角的变化,他再熟悉不过也感触颇深,“把农事活动的舞台交给村民,让他们真正成为节日的主人、舞台的主角。”
5月30日开幕式当天,“古镇风情·你我共享”练塘镇文艺团队充分展示了古镇的韵味,虽然当天气温偏高,但还是阻挡不了一些对戏曲感兴趣的老年朋友。来自泖甸村田山歌队表演的原生态田山歌《江南古镇章练塘》、泖甸村舞蹈队表演的打莲湘《好日子》、太北村北王浜表演的挑花篮《大花轿》等14个节目深受练塘市民的喜爱,现场始终座无虚席,并不断吸引众多来此休闲购物的游客驻足欣赏。
5月31日,“放飞梦想”首届“梦之秀”市民才艺赛“舞比快乐”广场舞大赛在“茭白之约”主会场举行,30支来自各基层的代表队踊跃参与,接地气的团队也引来里外三层观众。台上的舞者是乡里乡亲,台下的观众也来自各村居,没有专业演员,但这个舞台却星光熠熠。“我们姐妹都带来了家属后援团。”来自徐练村的广场舞代表队领舞者沈娟凤说,“跳舞强身健体,还有辅助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深受姐妹们的欢迎。镇里搭建这样的展示平台,实在是太好了。”据悉,所有参赛代表队都是自发报名的,舞种也非常丰富,包括交谊舞、秧歌舞、扇子舞、拉丁舞等,参赛者都使出浑身解数发挥最好水平,最后,练塘幼儿园代表队获得了第一名。“能够得到第一实在没有想到。”领舞者胡泊说,听说此次参赛队伍多,而且水平都较高,获此荣誉后,她激动地感叹道。
端午节文艺汇演舞台上,一天三场的演出轮番上演,男女老少开心得就像过大年。从舞蹈《开门红》,到沪剧《弯弯的河水》、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再到男声独唱《一剪梅》,菜单丰富,既有本地特色浓郁的田山歌、打莲湘、上海说唱、越剧沪剧,又有时尚年轻的跆拳道展示、肚皮舞、拉丁舞、健身操等,一个个由熟人表演的节目总能赢得满堂喝彩,引起观众的共鸣。“太浦韵”艺术团是本土业余文艺团队之一,也是此次活动登台亮相最多的团队之一,四天连轴转,而团队成员个个神采奕奕地说,“一点也不累,有这样的表演机会,太高兴了。”
陆水军告诉记者:“今年参加演出的群众热情高涨,许多阿姨妈妈直呼台下化妆准备了好久,上台只有几分钟,实在不过瘾。明年,茭白节将给足各个村或表演团队时间,让更多体现当地文化、具有特色的精彩节目在舞台上展示,也让这些阿姨妈妈们过足瘾。”
关注绿色
农业古镇发展亮生态
“政府搭台、商贸唱戏。”这也是镇党委、政府举办茭白节的初衷之一,每年的茭白节除了吸引各地游客,也是练塘镇经贸活动的好时机,给当地企业、农户带来了不少订单。与往届茭白节不同的是,本次茭白节又新增了红色古镇旅游文化活动和第三届青浦区品牌展销会环节,练塘镇以茭白为媒,把红色旅游、古镇风情、特色农产品、青浦区各类绿色生活消费品牌等都集中呈现给游客。
茭白采摘因参与性不强,很难让游客体验农事乐趣,于是,主办方加大与青浦现代农业园区联动力度,游客可以在300亩蓝莓文化体验园里采摘蓝莓,在蛙稻田进行农事操作体验、蛙稻米现场碾米试吃,在东方菲尼克斯中穗农庄采摘有机蔬菜,一系列农事体验活动让市民在充分感受农业变化的同时,体验了全新的生态农业之旅。再比如,由于茭白节恰逢端午节,主办方又准备了多项端午旅游项目,练塘民俗街上市民游客体验到各种最为原始传统的端午民俗特色活动,称大秤、旱龙舟、包粽子等,而剪纸艺术、上海版画、传统糖画等很难在城市中见到的传统民间艺术,也让游客一饱眼福。在陈云纪念馆,游客还可以参观新开设的“四馆”——算盘馆、长春园评弹书场、名人铜像馆和伟人足迹馆。
与此同时,“有机大米”、“食用菌”、“有机绿叶菜”、“绿色蔬果”、“茭白深加工品”等众多的绿色农产品一一亮相茭白节,通过展示,不但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而且也增强了对练塘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大大提升了地区特色产业品牌知名度。
“茭白只是一个媒介,练塘镇始终将农业与农村与绿色连接在一起,种植绿色农产品,建设绿色水乡,从而唤起人们对生态的追求。”陆水军对记者说。“为此,今年,练塘‘生态徒步行’活动应运而生,既环保又健康,利用练塘涵养林的天时地利,令前来参与者感受水乡练塘的生态环境。”而谈及今后的茭白节发展,陆水军则表示,练塘镇还是要在“绿色”上下功夫,用生态串起现有的自然资源。
由于地处淀山湖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青浦区练塘镇的农业受到了许多限制,种养业还十分传统,经济果林不能种,就连养猪也是被禁止的。而作为市级种养保有量比重较大的一个镇,练塘镇又承担着3.2万亩水稻、1.8万亩茭白、0.9万亩水产的任务。
4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在练塘镇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就走进田间地头考察农业生产情况,关切地询问种植大户谢秋华“茭白何时上市,销路怎样?”杨雄市长还走上田埂,与正在疏苗的村民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收入和社保情况。并希望练塘镇在保护水源地的同时,打造绿色生态品牌,走有练塘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