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医院“脱胎换骨记”

产生日期:2014-06-23 04:09      来源: 解放日报

2000年到2010年,医院连年亏损,财务到年底甚至不敢来上班,全院四五十名医务骨干人员几乎全“跑”光……

但到去年,医院门急诊量比2010年翻了一番还多,员工收入更达到了2010年的3倍,曾经离开的骨干人员也纷纷回来了。更让人惊讶的是,到今年上半年,这家位于偏远郊区的乡镇小医院,竟吸引了一名又一名三级大医院的医生跳槽而来……

这样的前后变化,就发生在金山亭林医院“身”上。作为一家郊区乡镇的二乙医院,亭林医院近些年遇到的“高不成低不就”生存难题,其实是行业内的普遍问题。那么,这几年里,亭林医院到底是如何走出了困境,进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它的一系列尝试能为郊区乡镇医院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重新定位,塑造核心竞争力

亭林医院于1958年建院,迄今已有56年历史。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缺医少药的黄浦江以南地区,医院还颇具知名度。当时,这里还曾是华山医院的教学基地,不少专家和大学生被派过来支援郊区医疗事业。

后来,亭林医院成为了金山区的3家二级医院之一。进入新的世纪,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推进,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得到强化。在老百姓看来,看大病或疑难病症,必须要去三级大医院,而平时有小毛小病,则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如此,二级医院所获得的投入越来越少,其定位也越来越难。在2000年到2010年,亭林医院的业务逐渐萎缩,并出现了连年亏损,小儿科、外科、骨科的骨干医生纷纷外流,累计达到四五十人。

人心浮动,病员外流,满意度持续走低,纠纷不断——医疗改革的总体趋势,使原本就举步维艰的二级乙等医院更是雪上加霜。亭林医院到底该怎么办?是转型、合并,还是转资、降级?但是,老百姓答应吗?职工怎么办?

2010年初,亭林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拉开了改革创新的大幕。在深入的调研、分析、思考之后,该院提出了“错位发展”的思路和 “小综合、大专科”的全新定位。“小综合”,就是立足农村,从服务农民的实际出发,解决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医院的专业设置必须小而全,这样,居住分散的农村居民可以就近看病。但同时,医院还必须有一两个“人无我有”的拳头专业,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找准方向,路越走越宽。经过几年努力,亭林医院的几个特色专业迅速崛起:3年前,医院的普外科还是门庭冷落,现在其病床已是全年“爆满”,腔镜手术、甲状腺手术、胃肠手术在区内闻名,已成为全区的重点建设学科;消化内科则“从无到有”,无痛胃肠镜检查、内镜电切治疗也在全区领先;此外,骨科腰突症微创手术以及老年骨折病人精细化治疗也小有名气,吸引了众多区内外甚至外省市的患者慕名前来……

比如,该院的甲状腺肿瘤手术规范治疗特色,在金山全区已是十分响亮的一块专业招牌。区内要是有老百姓被认定患了甲状腺肿瘤,就会第一时间联系到亭林医院治疗。“周末入院,周二手术,术后第三、四天出院”——这已经成为亭林医院外科甲状腺肿瘤标准化治疗的流程。2010年,该院开展的甲状腺肿瘤手术还只有个位数,到去年,此项手术已达到200多例。“住院时间短、手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病家的口碑宣传使该专业的名气越来越响。

借助“外脑”,导入优质医疗资源

那么,特色专业到底如何快速成长起来?院长孙继权坦言,这主要得益于上海专家的“外脑”资源支持。2010年,上海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的沈强教授被请了过来,到亭林医院和该院医生一起为农村患者做甲状腺肿瘤手术。要知道,沈教授可是该专业首屈一指的专家,尤其擅长做甲状腺手术。以前,金山居民要做甲状腺肿瘤手术必须去市区大医院,有时甚至要排队数月 “等候”,但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迅速做好手术。

上海专家“下乡”来,对亭林医院的科室建设帮助很大。2010年,不仅沈强教授来了,华山医院的三位专家也被请来了。专家们被聘为了亭林医院普外科的“学术主任”。每周,专家都要来半天,进行教学查房,组织疑难杂症会诊,并在科研、论文写作等方面给予指导。

特别是教学查房,对亭林医院的医生触动最大。一位专家来了,会带着相关科室的医生到病房里查房,看到一位病人,就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病史如何?该怎么治?原因是什么?最新检查结果是否有异常?每次,都能把医生的汗“问”出来。最初,被带教的医生感觉“明显跟不上”,但就是这种方式“逼”着大家不断去学习……现在,医院的科室管理逐渐展现出了大医院的“腔调”。

专家团队过来,迅速带起了亭林医院的普外科团队。如今,亭林医院普外科在收治病种、手术类型、病床周转率等方面几乎与三级医院相当。

普外科的声名鹊起,给亭林医院的科室建设带来了启发。如今,对每一名到大医院进修的医务人员,医院领导都提出了“份外要求”:除了好好学习,还要跟老师们“搞好关系”,进修完之后尽量把老师请到亭林医院来……类似的种种努力,使得亭林医院的“专家库”如今已拥有28位名医,均来自上海各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的所有科室、辅助科室,均有上海专家作“学术主任”和“顾问团队”,专业水平逐步提升。

去年11月,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金山分院也在亭林医院挂牌成立。之后,市区大医院的专家团队每周都“下乡”,一方面为郊区百姓就近看病,另一方面手把手带教亭林医院的妇产科团队。孙继权展望道,过不了多久,医院的妇产科也有望成为整个金山区的较强学科。

做强服务,以口碑赢得市场

“二级医院的出路在哪里?跟三级医院相比,我们的技术、设备、科研都差了一大截。但是,有一样,我们完全可以去比,那就是服务。”这是孙继权经常说的一句话。

除了“上海专家在亭医”,亭林医院还形成了两个服务品牌:“特诊服务在亭医”和“感动服务在亭医”。

对于郊区老百姓来说,患了重病必须要去市区大医院,但许多人对去哪家医院、找什么医生毫无头绪,往往是病急乱投医。针对郊区百姓面临的这一难题,亭林医院于2012年专门成立了“特诊部”,一旦有老百姓因大病、重病要去市区诊疗,他们就会派出工作人员陪同前往,全程帮助联系住院、检查、找专家、安排手术等。去年一年,医院特诊部共为患者提供了1973人次的服务,在全区赢得较好口碑。

在区内,医院还开通了24小时 “绿色通道”,以快捷周到的服务感动患者和家属。该院护理部副主任何继红,就是绿色通道志愿者。她的手机24小时开通,社区医生、家庭医生、乡村医生可随时打电话,咨询问题、预约检查、预约住院等。去年12月,漕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通了小何的“绿色通道”电话,说是有一名病人出血性休克,怀疑是宫外孕,需要紧急转院。挂完电话,小何立即联系妇产科。很快,检查设备、医生等全部准备就绪。20分钟后,病人送达,立刻进入快速流程,很快上了手术台,获得救治。

该院的“3+1志愿服务”,则主要由医院的党员、团员、护理骨干志愿队和医院志愿者队4支队伍提供。每年,党员利用双休日深入全区各村居,为老百姓免费提供腹部及甲状腺B超、心电图检查、专家咨询等服务。去年一年,这支下乡团队开展服务15次,受益人群超过5000人次,一些罹患癌症的百姓因此被及时发现。

医院还与20多家企业开展了“医企结对”,除了为企业员工就诊开辟绿色通道,还定期深入企业,为职工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针对企业的不同性质,医院还在车间放置医疗急救箱,开展外伤急救培训、专病普查等。

改革创新,调动员工积极性

据统计,2010年到2013年,亭林医院的门急诊量从17.2万人次攀升到了38.7万人次,出院病人从5800人次增加到了1万人次,手术病人从1500人次达到了3000人次。同时,住院病人平均费用比三级医院要少6000元,比中心医院要少4000元;门急诊病人的平均费用则分别要少40元和20元。

口碑越来越好,医院的经营状况也随之改善。原本,到2010年,医院累计亏损已达1700万元,但现在,医院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历史欠债,还实现了良性运转。曾经,院里的财务人员到年底不敢来上班,因为害怕医药公司前来讨债,但如今,医院每过两个月就会结清所有药费。同时,职工的收入也上去了,奖金达到了4年前的3倍。

医院发展,人才是支撑。如今,不仅流失的四五十名骨干人员回来了,就连三级大医院的主任医生也一下子来了四位,其中有的医生还曾在市区三甲医院待过。

“亭林医院的改革创新,不仅让广大老百姓受益,还把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发挥了出来,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金山区卫生计生委主任鲁桂根如此评价亭林医院这几年的变化。

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为其“搭平台、给空间、做后台”——这是亭林医院留住人才的一大招数。该院外科主任吴鸣,几年前差点被松江某医院“挖”走,院领导获悉后,三次去他家里与其谈心,真诚挽留,建议他再干半年或一年试试。于是,吴鸣答应留下来,而医院则升他做了科室主任,并为其理顺关系、搭建平台、树立威信……很快,在吴鸣带领下,外科发展突飞猛进,于2012年成为了金山区重点建设学科。

医院还把“感动服务”运用到内部日常管理中。医院党委书记宗兵告诉记者,现在,院班子定期到一个科室开“科务会”,一方面为医务人员打气,另一方面倾听意见和呼声,要是有什么难题可以快速解决,比如添置某一项设备,就会当场拍板。同时,院领导的办公室随时为每一位职工敞开,有怨气及时疏通,有难题及时化解……不仅如此,孙继权还号召职工在内网上给自己留言,多提意见、建议,而他几乎每一条都回复。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氛围留人——就这样,医院职工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许多人经常在中午或双休日主动加班联系病人。

而三级大医院跳槽过来的医生,则十分看好医院目前的良好走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眼下,亭林医院已提出了“二甲,三乙”的奋斗目标。到明年,医院将建成新的病房大楼,届时病床数将翻一番,达到500张,初步具备晋升“二甲”医院的条件。而一些专家则评价说,亭林医院的普外科等科室,已渐渐接近三乙医院的水平。实际上,随着亭林大型居住区的推进,未来该地区将新增15万人口,极有可能需要一家“三乙”医院。

作者:黄勇娣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