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坚守系列报道之三:光明乳业 以变应万变
产生日期:2014-06-20 02:24 来源: 东广新闻台
在上海众多的老品牌老字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舌尖上的美食。面对新时代人们刁钻的味蕾,面对千变万化的竞争环境,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经典食品,如何以新的产品与管理,留住市场,传承舌尖上的记忆?请听系列报道《舌尖上的坚守》第三篇:《变化》。
在70后、80后的回忆中,吃起来满嘴浓郁奶香,“七粒糖等于一杯牛奶”的大白兔奶糖,曾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1959年面市的这颗奶糖,走过了大半个世纪,已行销41个国家和地区。但08年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国内乳制品及相关行业遭遇严重信任危机,也让以乳制品原料为主的大白兔陷入了低谷,年出口额一度跌去八成多。冠生园食品总厂厂长崔伟忠说:
实况:(总的一年出口量在5、6000万,三聚氰胺时跌到了低谷,只有1000万。生产过程里,对有些添加剂配方的设定,专门有个准备车间,对配方的计量称好以后,正式生产后,还有专人对投进去的原料进行复检。除了三聚氰胺,有些国家没有规定的添加剂,我们也会去检测。)
老崔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出口销量有所起色,但外部市场依旧没有完全恢复,如何创新产品和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成了当务之急。
实况:(原来我们就只有一个传统味道,最近几年推出玉米、红豆、咖啡、巧克力。去年初我们在包装上配出了一个巨型大白兔,包装纸和小的是一样的,里面是个罐,装了200颗小的糖,推出后年轻人很喜欢,生产厂家24小时开足马力去包装。年轻人喜欢网购,巨型大白兔出来后就从网上天猫先开始,再到传统渠道销售。)
同样遭遇挑战的还有国内乳制品龙头企业——上海老品牌光明乳业。公司负责质量安全的副总裁孙克杰说,尽管企业没有涉及那场质量风波,但这次事件还是给他们敲响了警钟。为此,他们创新设计了一套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
实况:(不像以前仅关注工厂和产品,更关注产业链的前面和后面。设立研发的质量管理,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链条的后端设立销售导购经销商,从产品出口上来把关。)
不仅如此,为了更快速了解市场需求。他们还增设了“消费者模拟团队”,从产品到服务,自己给自己挑刺。
在三聚氰胺事件的阴霾之下,企业要逆势发展,还必须有更新更好的产品。孙克杰说,10年底他们推出国内首款常温酸奶,仅一个产品3年时间就帮助企业实现销售30亿元,率先走出行业寒冬。
实况:(首先就是战略创新,众所周知光明乳业是新鲜奶比较擅长的,以上海为主要根据地。我们超越上海的需求,按照中国整个乳制品行业的特点,进行了产品的创新,中国受制于超市冷链、供应链的问题,新鲜奶的推广相应难。我们科技创新了国内首款常温酸奶产品莫斯利安,出来时只有1个亿左右的销售额,去年达到30个亿,三分之二在全国进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