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扫鱼鳍,杜绝“浑水摸鱼”
产生日期:2014-06-18 00:58 来源: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任翀)菜场买的鱼是哪个鱼塘养的?超市货柜上的洋酒是不是真的?批发市场里的农副产品会不会以次充好?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食品追溯系统解决。昨天,2014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宣传日活动同时在闸北北盛菜市场、浦东上钢菜市场、欧尚超市长阳店、世纪联华中环店等处举行,着重向百姓介绍上海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邀请市民体验“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的好处。
更快:“扫一扫”便可溯源
昨天一早,家住北盛菜市场附近的张菊娣看了工作人员演示追溯码使用,直接用系统查了下自己刚买的猪肉。追溯系统显示,这些猪肉来自爱森肉食品有限公司基地,屠宰场和货主也都是爱森公司,零售终端则是菜市场里的刘摊主。看到这一结果,张阿姨很满意:“以前遇到过无良摊主把非品牌肉混在品牌肉里卖,有了追溯系统,就不怕摊主以次充好了。”张阿姨更满意的是,系统操作很简便:“原来是一串追溯码,要把数字一个个输进去,很麻烦。现在只要‘扫一扫’,马上能知道。”
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从2008年开始,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连续7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目前,品种覆盖猪肉、蔬菜、牛羊肉、粮食、水产、禽类等6大类,并向酒类、乳制品等食品拓展,共有实施企业2000余家,涉及标准化菜市场、标准化超市、大卖场、肉类屠宰场、粮食加工厂、批发市场、配送企业、团体采购单位等。不过,现有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虽然能追查到产品的 “前世今生”,但查询方式各有千秋,便捷程度也不一致。所以,上海正在尝试用扫码枪、智能手机的“扫一扫”功能,简化追溯手段,让百姓更加便捷地用上食品追溯系统。
更广:8大类食品将全部纳入
活鱼追溯是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因为从养殖、运输到销售,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浑水摸鱼”情况。但在光明渔业设在全市的300多个指定销售点,“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不仅在销售小票上有可供查询的追溯码,就连鱼鳍上也钉着追溯码标签。光明渔业董事长陈荣清介绍说,活鱼追溯建立在“公司+基地+专卖店”的产业化模式上,以市商务委流通追溯管理平台为基础,根据养殖基地、物流配送、批发、标准化菜场等流通管控关键节点,与水产品批发物流中心实行电子化结算。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活鱼追溯的难题,也有利于整合活鱼养殖资源,用大品牌、主渠道来提高食品安全系数。
市商务委副主任吴星宝表示,不同的食品各具特点,但用追溯体系提高它们的安全系数,是上海建立完善追溯体系的目标。眼下,《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阶段,预计年内就可出台。根据征求意见稿,粮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类、蔬菜、乳品、食用油、水产品、酒类等8大类食品将全部纳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体系,相应责任人如果未尽到责任,将被追究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