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杨王村“家训文化”传递乡村文明

产生日期:2014-04-02 01:49      来源: 东方城乡报

2013年,奉贤杨王村第二轮家训征集活动吸引了全村98%的村民主动参与,800多条家训汇编成册,评选出优秀家训的村民家庭得到表彰与授牌。新一轮家训征集后,村党委将每家每户完善后的家训连同“星级户”评星情况、党员之家标识一起制作成展示板面,挂在各家门口的“家庭信息公开栏”上,接受村民的相互监督和评议。对村民家庭而言,家训一言九鼎,家庭成员的行为有了约束,杨王村弘扬“好家风”践行文明的良好氛围在全村蔚然成风。

□记者 欧阳蕾昵 通讯员 金玉坤

“以村规民约做事,以道德诚信做人,待老敬重尽孝道,教育女子走正道。”走到杨王村任何一家门前的“家庭信息公开栏”前,都能见到这样一句或几句朴实的“家训”。白色“家训牌”由村里统一制作,来来往往的邻居或自家人进出,一眼就能看到。杨王村村民全家上阵,以写好家训为荣,大伙儿见面打招呼都会问:“你家家训写了吗?我们家已写好了。”在杨王村,写好家训已成为一份荣耀。

从2006年起,杨王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三字经”和村训、家训的征集活动,全村家家户户踊跃写家训,村民的文化素养、文明程度在活动中不断凝练与提升。2013年,第二轮家训征集活动吸引了全村98%的村民主动参与,800多条家训汇编成册,优秀家训的村民家庭得到表彰授牌。对村民家庭而言,家训一言九鼎,家庭成员的行为有了约束,杨王村弘扬“好家风”蔚然成风。

从“要我怎么做”到“我要怎么做”

2006年,是杨王村三村合并的第二年,为了让来自不同村的村民尽快融入到新杨王这个大家庭中,消除事不关己、消极观望的心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杨王村开始编写村训,希望制定统一的价值观来增进彼此认同感,引领村民文明素养的提升。在村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后,村里又进一步要求村民以家庭单位编写“家训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风家训则是社会细胞最好的传承载体。用家训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把家训当作家庭座右铭,调动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积极性,让‘被动要求’变为‘主动教育’。”杨王村村党委书记孙跃明告诉记者。

“家训”与时俱进,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家训文化对于农村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家训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记者在采访中认识了杨王村的钟奶奶一家。他们家四代同堂,一家人从过去“一穷而白”到自己开办企业,过上了今天富裕的生活,勤俭持家就是这个家庭的真实写照。钟家原来的家训是“勤俭是治家之本,和顺是起家之本,读书是兴家之本,忠孝是传家之本。”“读书兴家”的使命促使小孙女学成回国。今年,钟奶奶将家训调整为“勤劳致富、团结和气,对待员工亲如一家人。”钟奶奶说,把员工当作自家人来对待,让他们从内心感到幸福,共同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完成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

记者了解到,杨王村第二轮家训征集活动所收集的家训,普遍具有奋发向上和时代特征,许多家庭把移风易俗、摒弃封建迷信、赌博、房前屋后脏乱差等陋习列入家训中,把倡导生态生活、邻里和谐、顾大家舍小家这样“接地气”的具体内容都写进新家训中,以好的家风带动了整个杨王村的村风。

传承深化“新家训”,文明之风吹遍全区

不久前,杨王村将完善后的村民家训会同杨王精神、杨王之歌、杨王村训汇编成册;征集村民好家风小故事,做成折页发给每家每户;在道德讲堂上宣讲好家风小故事,诵读优秀家训;将村民家训内容融入传统的写春联活动,邀请书法家帮助村民将家训写成春联张贴;结合“我们的节日·元宵”,将家训内容写进花灯,让村民在看花灯猜灯谜的同时感悟家训。

除了每家每户的“家训牌”外,今年开始,杨王村还在村主干道两旁竖立起16幅生动活泼的文明漫画,以村民全家一天生活的16个文明画面为主线,根据时间顺序,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每个小时选取一个生活片段,分别配有“和、绿、贤、善、学、诚、俭、德、廉、孝、义、智、礼、勤、梦、实”16个大字,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现形式,让精神文明融入杨王村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杨王村开展的两轮家训征集评选活动起到了乡村自我管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作用,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村里许多难事烦事、频发的纠纷矛盾得到有效处理和化解。据了解,未来,杨王村家训征集评选活动将与村星级家庭评选每年交替进行,发挥先进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此外,奉贤区也将在杨王村的成功经验上在全区范围逐步开展家训家风活动的推广。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