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之过?人大代表献计申城活禽交易
产生日期:2014-01-23 06:09 来源: 东方网
今年以来,上海卫生计生委已累计通报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7例,H7N9禽流感似有“卷土重来”之势,彻底关停活禽交易的呼声亦随之再次高涨。此次人代会上,活禽交易也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原始”交易方式应彻底关停
宝山区代表陆军是关停活禽交易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在此次人代会上,他专门提交书面意见,建议在3-5年内永久性关停上海的活禽交易。陆军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研究已清楚地表明,目前活跃的H7N9禽流感病毒,唯一的传播途径是由禽到人:“即便未来出现新型的禽流感病毒,与活禽类的接触仍是主要传播环节。而在城市中,市民可能接触到禽类的最主要渠道就是活禽交易市场,因此关停活禽交易可谓大势所趋。”
陆军同时指出,除了在禽流感好发季节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活禽交易点禽类集中、卫生条件较差,堪称藏污纳垢之处;而且交易点空气秽浊、蚊蝇聚集,对环境卫生影响明显。陆军直言,活禽交易这种“原始”的交易方式已落后于时代,与上海国家化大都市的形象不符。因此,陆军认为活禽交易绝不能仅止于季节性关停。
监管执法力度应同步提升
金山区代表倪向军更为关注的,是流通领域监管与执法力度的同步提升。倪向军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关停可能将导致原先相对集中的活禽交易分散开来,其分散性和流动性将使监管难度进一步增大。
活禽交易目前的监管工作面临诸多难题,除了道口检查难以全面覆盖、场外违法交易难以彻底杜绝外,养殖压力的凸显也是一大不容回避,但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倪向军介绍说,上海农村地区仍旧存在一定规模的禽类养殖业。在目前季节性关停政策下,暂停交易期间,养殖户将通过一切途径销售活禽以减少养殖存量存在的市场风险。
倪向军表示,由于活禽的销售方式隐蔽多样,现有的活禽监管秩序将受严重冲击。同时,由于肉鸽等禽类养殖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供应较为刚性且缺少屠宰加工企业,暂停交易期间肉鸽养殖企业产品去向也将给监管增加压力。
预宰禽类生产应加大监管
不管是季节性的关停,还是永久性的关停,市民对于禽肉的消费需求始终存在。以预屠宰的冷鲜鸡取代活杀鸡已成为得到普遍认同的方案,上海市场也正逐步推广。然而,就目前来看,推广并不顺利,实现完全取代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倪向军代表告诉东方网记者,根据她了解到的情况,活禽交易关停期间,冷鲜鸡销售曾有过短暂的小高潮,然而交易重开后立即一落千丈:“各大超市都在推冷鲜鸡,但是平心而论销路欠佳。未来如果不能维持较为稳定的销量,确保冷鲜鸡供应商的长效利益,冷鲜鸡的进一步推广将会举步维艰。”
对此,陆军代表认为其症结一方面是传统饮食习惯使然,另一方面是市民对于冷鲜鸡等预宰禽类缺乏信任:“活鸡现场宰杀,消费者全程都看在眼里。但是冷鲜鸡是预宰杀的,市民看不到宰杀过程,所以就会担心是不是会有死鸡病鸡混在里面。”陆军表示,在推广冷鲜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加工企业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商品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让市民消费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