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没了人往哪里去? 山阳镇推进城镇化建设调查

产生日期:2013-12-25 08:46      来源: 东方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区委书记杨建荣在区委2014年思想务虚会上指出,要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坚定不移走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城镇建设道路;围绕城乡一体化目标,坚定不移走“三位一体”统筹协调的城乡发展道路。本报记者专程前往山阳镇,对这个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已达92.6%的镇进行采访。希望通过对山阳镇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对城镇化建设中“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路往哪里走”等问题进行探索。

山阳镇地处金山新城的中心位置,金山新城规划面积总用地约59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土地在山阳镇,特别是撤县建区金山政治中心南移和金山新城定位的清晰,山阳镇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到目前为止,全镇4.27万户籍人口,非农人口达3.9万多人,城市化率已从去年的90.7%上升到92.6%,全镇常住人口已达11.1万余人,其中境外人口也有495人。

面对飞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人往哪里去?

首先是建造安置房小区,让进城农民有其居。一开始,这个镇在向阳、九龙村辟出一部分土地,对动迁居民实行异地安置,解决了一部分动迁任务急的项目的村民动迁。但镇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种异地安置的居民,虽然户籍关系已农转非,但异地安置只是换了块宅基地,房屋的性质只有居住性。而且,占地多,不适宜大面积村民动迁。于是,在异地安置不到百户的情况下,山阳镇对动迁户采取货币安置的办法,对动迁户定对象、定面积、定价格的定向销售安置房,让进城农民的住房由原来的居住性变成一定程度上的财产性用房,进城农民的住房同样拥有房产证。在这10多年期间,在山阳镇的区域内,这种定向销售安置的商品房小区,已建有海欣、海尚、海趣、海城、蓝色收获等小区6家,建筑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现已入住居民5460多户。实现了动迁农民不仅有新房住,而且,多余住房还可出租,增加财产性收入,同时也能获得房屋增值收益。海趣、海欣等房产,入住时居民购买每平方米只2000多元,现在房价普遍已升至近万元。

进城农民有房住,这是第一步,如何让失地农民有活干?山阳镇不等不靠,依靠镇、村两级千方百计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在河道保洁、市政养护和工业区招工等,优先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在新城建设和小区的市政养护、园林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也尽量让失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对于一些文化低、年龄大的中老年失地农民, 镇专门成立了一家绿蓝公司,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保绿、保洁工作。镇劳动保障部门还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的方式,让失地农民提高劳动技能。如近几年,山阳镇每年举办的家政培训班,中年妇女为主的失地农民经培训后上岗,一手领结业证,一手签劳动合同,真正实现了培训结业后即就业,现在,这些中年妇女普遍有2000元左右的月收入。

解决失地进城农民人往哪里去,最关键的是织密社会保障网。山阳镇2004年进入大批量动迁以来,在新城43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内,有30多幅地块已经动用或已进入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储备,这些农民都获得了以土地换保障,在年龄段的农民都有了镇保。去年起,镇保统一转为城居保,失地农民享受了城镇职工同样的待遇。山阳镇还有3401人是农业人口,其中500多人参加了农保,586名农村老人已退休,领取了每月555元的农保养老金。据了解,山阳镇的4.2万户籍人口中,目前已做到应保尽保。用镇党委书记时建英的话来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让失地农民生活好点,再好点。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