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本村委会台账变成20本 嘉定通过取消归并为基层减负
产生日期:2013-12-06 08:21 来源: 解放日报
“这次动真格?”
“真的动真格!”
虽然得到了肯定答复,嘉定区南翔镇永乐村村支书张玉林一开始还有点不信。184本台账,真能说减就减下来吗?
日前出台的 《嘉定区关于加强和规范村(居)社会管理台账的若干意见》规定,未来全区村级组织的台账数量要限定在20本以内,比原先减少近90%。白纸黑字的文件,让所有像张玉林一样的基层村干部吃了定心丸。
因为各项工作出色,永乐村向来是嘉定的典型。但在今年市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周建明却以永乐村为例呼吁:“一个村级组织就要做100多本台账,村干部还有什么精力为村民服务?各种创建指标都是自上而下,根本不问基层实际是否需要、是否能够承担。”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市监察局、市农委等部门主要领导来到嘉定,进行了近10次专题调研;嘉定区副区长牵头多家职能部门,多次召开村社会管理台账专题会议,听取条线部门、台账制定部门和基层村(居)多方意见,与市相关部门开展对策研究;南翔镇也接连6次召开相关座谈调研。一次次会议中,被谈论最多的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能否打破,以基层为“行政洼地”的思路能不能改变?区府办工作人员印象深刻:“在与多家职能部门座谈时,每个部门要自报梳理结果,当场明确哪些可以取消,哪些可以归并。”
在与市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后,嘉定区为村委会台账“减负”的意见出台。从184本到20本,曾经铺满永乐村村委会整张办公桌、堆成小丘一般的台账,如今用一只背包就可以装走了。
“这为村干部节省下多少时间啊!”张玉林感慨。村里有村民2800余人,外来人口1.1万,过去5名村干部分管10个条线,兼管妇女和计生工作的村干部一人就要负责45本台账。惯例是,虽然许多条线中的日常工作内容早已通过月报表等反映给了上级,但在上级来检查时,还是要求看到装订成册的台账。
过去,永乐村的志愿者协助打扫了一次村公共部位卫生,既要写入民政条线下的“三级预警网络、社会管理、志愿者”和“公益劳动”台账,又要写入综治条线下的 “平安志愿者工作”和“小联勤”台账,还要写入爱国卫生条线下的“爱国卫生环境清洁日”和“爱国卫生星期四义务劳动工作”台账。村干部曾叹苦经,“该是我们基层分内做的工作,即便加班加点多做些也不要紧。但如果是因为上头统筹不够,条线各自下达、随意增加台账,或是为了应付考核而做大量台账,那么真应该好好梳理一下。”
今后,嘉定的农村社会管理台账将归为“村(居)管理”、“公共服务”、“党务”三大类,通过取消、归并进行缩减;嘉定还安排财政预算,建设农村社区管理信息系统,预计明年上半年启用,以最大限度实现台账电子化。 面对基层干部“会不会台账数量缩减,而实际工作量未减”的担忧,区委相关部门明确:对确定要保留的台账,将由相关部门对台账内容、格式等统一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台账重复、交叉和多头记录。本次《意见》更为设立台账增加了门槛:将台账要求单位和下达单位分开,今后凡需建立的台账,相关单位要将统一设计的台账,报区农村社会管理办公室审核,经同意后方可下达执行。台账下达执行期间,在同一台账上需要增加内容的仍需按原程序报批。
但缩减也不是一味地削砍。在梳理村台账的同时,嘉定区还对农村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等适当增设必要台账。各村也可根据自治原则和工作需要,在区镇明确需要记录的事项以外,自行决定本村台账设置。
而曾经压在基层干部肩上的考核重担,也随着台账的缩减而被倒逼转变。过去以重视台账为主的考评方式将逐步转变为被考核评比单位提交自查报告,考核评比单位现场走访和核实已记录的电子台账的方式。对更多张玉林一样的村干部来说,更多精力能用到为村民办实事中去。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解敏)